隨著2024總統大選逼近,各黨候選人開始各表述主張。面對兩岸關係、民進黨補助政策、國民黨模糊親中立場,以及民眾黨瞄準年輕選民,讓選戰充滿挑戰與新機。選總統是對國家未來負責,讀者可以參考本文,做出明智的選擇。
2024總統大選:政黨、候選人及陣營介紹
台灣的下一次總統選舉訂於明年一月舉行,對於這2300萬人口的自治島嶼而言,這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刻,因為這不只是2024總統大選,更是決定台灣未來至少4年的走向。2024總統怎麼選?要選誰?看以下政黨、候選人及陣營的完整對照表格。
(延伸閱讀:2024總統大選懶人包 : 候選人、民調、投票資訊全收錄)
2024總統大選人選介紹
黨派 | 民主進步黨 | 中國國民黨 | 台灣民眾黨 |
---|---|---|---|
總統人選 | 賴清德 | 侯友宜 | 柯文哲 |
現任職務 | 中華民國副總統民主進步黨主席 | 新北市市長 | 台灣民眾黨主席 |
前任職務 | 行政院院長台南市市長 | 新北市副市長內政部警政署署長 | 台北市市長 |
陣營 | 自由民主 | 中共陣營 | 打破藍綠 |
2024總統大選黨派優缺點
黨派 | 民主進步黨 | 中國國民黨 | 台灣民眾黨 |
---|---|---|---|
優點 | 1. 重視國外外交 2. 通過同性議題 | 和中共關係融洽 | 1. 人民情緒出口 2. 面對問題 3. 提出政治改革 |
缺點 | 1. 忽略人民需求 2. 過度自信執政 3. 錯失年輕選票 | 1. 黨派立場不定 2. 放棄資深優勢 3. 國民不買單 | 1. 凡是都直球對決 2. 早期言論很失言 |
2024總統大選怎麼選?人民對各政黨的選擇與擔憂
選民進黨的擔憂
「主張自由民主主義,卻無視人民需求。」
「自由民主」讓民進黨長久以來獲得一票忠實台灣選民支持。然而,從2018年的國民黨「韓流」突發現象,可以看出雖然只是地方市長選舉,但感覺卻像全國性的選舉一樣舉國歡騰。綜觀此事,可以了解2024總統大選的關鍵不再是「自由民主」,而是意識到人民真正需求。
人民擔憂1:忽略人民需求
民進黨該思考為什麼2024總統大選中,大多數青年選擇投給白黨(民眾黨)。除了本該就有的民主自由,另一方面是如何減少社會中高階和低階層人的不平等、看見人民的無助,變成民進黨該重視的議題方向。
以下為3大人民無助根源:
- 中低階層不平等:當今社會只需要少數企業人才配合AI科技就能管理大量低階員工,導致中階工作者大量失業。
- 教育問題:教育方針錯誤、失去教育初中,間接導致台灣青年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媒體與論:民進黨常以抹黑手法阻止問題延燒,卻不阻止媒體刻意炒作、甚至放任,這也導致新北幼兒餵藥案後續的人民不滿升溫。
人民擔憂2:過度自信,有失客觀
現在回想起「2019年的新冠疫情爆發」還覺得就像一場不會醒來的惡夢。
當時蔡英文總統,也就是執政黨(民進黨)過度自信,在防疫政策上引起大批民怨,而當時的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也全權承受民眾的指責和不滿情緒。
不只是防疫政策,只要綜觀民進黨執政時期,中央(民進黨)都鮮少提供地方協助,甚至表現出過度自信的執政態度、冷言冷語讓與論發酵,而不是即時給予地方協助,可以看出民進黨的危機處理能力待加強,對於能否顧全台灣大局打上大大的問號。
人民擔憂3:錯失年輕選票
民進黨在前幾年獲得如此多人民的支持,是因為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青年人推動的反服貿及黑箱運動。但事實上,當年的重點根本不是「服貿」,而是背後的「抗中運動」。也因為如此,過去民進黨大量票源都是20-30歲的年輕族群,是民進黨選票增加的最大關鍵。
自從少了這些青年運動,民進黨在2024年總統大選的選情回歸冷靜。因為人民從意識到亡國感(國民黨賣台)到發現民進黨當選後也不如當初有所作為,導致青年感覺受到欺騙,轉而投入民眾黨的懷抱。
長期觀察兩岸三地政治情勢的野島剛指出:「這次年輕人可能會讓民進黨政府學到一課」,用行動告訴民進黨-政治不能只是嘴上喊喊、造作抹黑、互踢皮球,而是要展現出執政黨中央該負的責任。
※太陽花學運背後解析:2014年由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執政,民怨四起,加上國民黨親中,導致人民不相信政府。從而相信民進黨所言「再不出來反抗,台灣就要被國民黨賣了。」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民進黨和國民黨一樣推出為了國家好的事情,人民就是不買單,因為國民黨已經隨著民進黨的政治與論,被貼上了「國民黨做什麼都是賣台」的標籤。
選國民黨的擔憂
「如何面對黨內部的中共陣營?」
國民黨自認為是中美台三角關係中的平衡點。然而,今日的國民黨面對的內部中共陣營已經不是當初簡單的「漢賊不兩立:一個中國政策」,而是在國際局勢中的兩岸關係,其更複雜的窘境。
過去到至今的2023年,台灣經歷多次民主化和本土化後,形成的自我認同和民主價值觀已成為主流的社會結構。因此,國民黨如何重回當今社會主流、找回社會信任、解決兩岸關係,成了國民黨在2024總統大選中最大的關鍵。
※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由孫中山在中國成立黨派,於1949年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失利,將中央黨部遷移台灣,作為中華民國的長期執政黨約50年,直到2000年總統選舉,首次淪為在野黨。
人民擔憂1: 黨派立場不明確
- 國民黨政治立場搖擺不定,今天親中,明天抗中,就像是保護自身利益的政治變色龍。
- 黨內不團結,中央支持九二共識,但黨內成員不滿高漲的反共型態,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導致兩岸關係沒有進展。
- 模糊「九二共識」等議題的答覆,讓民進黨輕鬆貼上「國民黨親中」的標籤。
人民擔憂2: 放棄自身優勢
如果國民黨真的親中,也並不表示國民黨就是不好的黨派。台灣部分人民就是因為親中支持國民黨,但問題是國民黨根本沒有好好利用這點。
國民黨在2024總統大選中,如果和中共保持良好關係和溝通,在兩岸服貿協定上一定比民進黨和民眾黨更容易打進中共協商共識,但只可惜國民黨欠缺最重要的系統性論述和危機處理能力。以下為國民黨的優勢:
- 國民黨親中的立場一定能比他黨更了解兩岸服貿協議,並做出更清楚地闡述。
- 國民黨可以利用自身親中的優勢,改善兩岸關係、兩岸政治難題,以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人民擔憂3: 國民不信任
「現在不是國民黨要給年輕人機會這麼簡單,而是關乎年輕人是否願意給國民黨機會。」
從2024總統大選一開始的初選,國民黨直接徵召不辦,有失選舉公正的正當性外,還會導致總統大選候選人侯友宜陷入無法掌握主動權、必須聽命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問題。
淺談中國政治現況-看待台灣獨立與否
現今的中國更像是二戰前的日本,整個社會充斥著民族主義,充滿戾氣和偏激,完全容不下不同的意見,包括人民的意見。但其實大部分中國人民更關心自身的生活狀況,而且隨著兩岸關係緊張、申請通行證需要時間,很多中國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來到台灣,並不關心台灣是否獨立。
選民眾黨的原因
「挑戰藍綠體系,外國媒體評他為政治革命領袖」
跳脫兩大黨的民眾黨-不只是小黨,連外媒都譽為台灣政治變革者的新一代2024總統大選的後起之秀-柯文哲。柯文哲踏入政黨的原因是因為2011年的捐贈愛滋器官彈劾事件,讓柯P決定踏入政治,以自身改變整個台灣政治文化。
選民眾黨原因1:人民情緒的出口
相對於民進黨和國民黨執政時期,媒體刻意描寫人民的抱怨,將抱怨黑化成人民的要求太多。然而,中央做不好就是會有民怨,有民怨就代表需要改進,需要改進才能找到帶領台灣進步的關鍵因素。
柯文哲對於青年人的無助有深刻的體會,並提供情緒出口,讓年輕人的抱怨和不滿爆發出來,並一一答覆,給予人民第一線的支持。
選民眾黨原因2:面對問題,實話實說
柯文哲曾說「如果你有完全的把握才去做,那沒有幾件事可以做。」「面對困難應該要問,怎麼做到不怕失敗,才有機會成功。」相比藍綠兩黨,民眾黨柯文哲的優點在於正視國家議題不逃避,而且勇於提出不同觀點的解決之道,不會只是單一一種改善作法。
此外,柯文哲一再強調身為政治人物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人民賦予他最高權力,就該做的事、錯了就該改進。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柯文哲表示台灣目前唯一的現實選擇就是「事實上但非官方的獨立」,並痛批民進黨對北京施壓的堅定立場-挑起戰爭,和譴責國民黨過度迎合中共。
選民眾黨原因3:首度提出政治文化改革
柯文哲認為「選舉是為了改變政治文化而出現的」作為政治文化改變者,柯文哲讓北市政府不再是封閉式的系統,而是開放政府,比如人民可以推動政治活動,政府會提供參與式預算。
- 在網路搜尋I-Voting。
- 找到足夠的人支持。
- 就能要求政府編預算。
即時改革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事,即使改變的過程可能面臨各種抹黑和不實指控,但如果可以讓台灣變得更好,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柯文哲都不會放棄,如同他說過「Never Say Never(永不放棄)」一樣,面對問題就該想如何做到不會失敗,那「政治改變」就會成真。
(延伸閱讀:柯文哲參選總統大選宣言:5點台灣問題,改變台灣從「政治文化」開始)
專家學者怎麼看2024總統大選
2024年總統大選不只有台灣人民關注,連外媒和專家學者都十分關注。以下由盧業中(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及陳方隅(台北東吳大學的政治學專家)各自點出三黨候選人的未來走向看法。
(原文:The Japan Times : As Taiwan gears up for 2024 presidential poll, who are the top candidates?)
賴清德 – 蔡英文指定繼任者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2024總統大選的政見中提出補助私立大學學雜費,被他黨批評是濫開選舉支票,表面說補助政策,實際上又是一波「撒幣操作」,消耗人民納稅錢。真正的教育改善應當是預測未來相關產業,並規劃相關課程才是台灣教育解決之道。
此外,不論是「抗中保台、親美仇中」,在專家學者看來都是引戰的表現。如果賴清德沒有找到三岸的平衡點,不論是國內議題還是選舉上都可能會輸給其他候選人。
專業學者對賴清德的看法
盧業中:「賴清德在2024總統大選將面臨無數挑戰,加上近期民調顯示台灣人對於蔡英文總統的外交政策滿意度高於國內議題上的做法。賴清德該如何以自身的政治立場延續蔡總統的外交政策,還是選擇改變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成為賴清德本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及贏回人民支持的關鍵。」
侯友宜 – 政治立場不定
侯友宜認為減少誤解需要「公平、尊嚴、友好」,以及切實可行的雙向溝通。此外,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九二共識協議,對於是否支持或拒絕這項共識,侯友宜經常在2024總統大選的訪談中選擇避而不答或是打曖昧牌回應。
專業學者對侯友宜的看法
陳方隅:「這將為侯友宜和國民黨帶來困境,因為北京重新啟動了兩岸溝通的先決條件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中國認定的九二共識。目前侯友宜對於政治議題做出的模糊應對可能是一種政治策略手法,讓他能夠吸引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但作為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侯友宜最終必須明確自身立場。」
柯文哲 – 潛在選舉改變者
柯文哲指出2024總統大選吸引青年選票的策略是專注於年輕人面對國內問題的「無助感」。並在四月拜訪美國時曾表態,面對兩岸的政策,台灣必須做好戰爭準備、增強軍事能力以達到威懾效果,同時通過兩岸溝通促進善意、減少敵意。
※青年無助感主因:通膨的物價、停滯的薪資、飆升的物價以及其他國內問題。
專業學者對柯文哲的看法
陳方隅:「柯文哲的方法提供了情感的出口,讓青年人能夠抒發他們的抱怨和不滿。」
盧業中:「近年來年輕選民的投票率一直很低,即使柯文哲在年輕一代中擁有大量的民意支持,柯文哲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他的聲望轉換為實際的年輕選票。」
2024總統大選常見問題
Q1. 民眾黨推服貿是親中嗎?
不是。柯文哲本人回應「服貿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議題。」但大眾媒體在採訪柯文哲關於服貿的議題時,卻期望柯文哲立即做出一段輕率回應總結對於服貿的看法,再以此在媒體上炒作。此舉也呼應了柯文哲之前在校園演講提過的「假新聞之亂」。
柯文哲實施的3點步驟:先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訂好 → 再做貨貿 → 最後才是服貿
Q2. 2024台灣總統大選日期?
總統大選日期在2024年1月13日,星期六。
Q3. 2024總統大選幾歲可以投票?
根據選舉法規,只要是年滿20歲的中華民國的國民、沒有受到監護宣告及在該選區居住達4個月以上,就可以投票了。
Q4. 什麼是九二共識?
其實九二共識早就不存在,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是台灣自我解讀的版本,然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早已一再親口強調「只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目前九二共識的版本不斷增加,但可以看出是中國國民黨政治立場不定及避嫌的政治說詞。
「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
「只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沒有分歧
2024總統大選陣營結論
面對2024總統大選,選民面臨多種抉擇:中共陣營、自由民主主義陣營,以及打破藍綠的對立自由民主新派三方競爭。未來,國民黨可能還會繼續模糊中共焦點、民進黨依舊強調人民自由,而新興的民眾黨則是在兩極之間尋求新的平衡。根據自身的價值觀及對國家未來的期待,你會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