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3/2025 05:25

台北下冰雹原因?台灣為什麼會下冰雹?關鍵因 4 大形成條件!

台北下冰雹原因?台灣為什麼會下冰雹?關鍵因 4 大形成條件!

目錄

昨天(3/3)凌晨左右,台北及北部地區出現冰雹現象,不少民眾嚇到睡不著。台灣為什麼下冰雹?原因和氣候、溫度、濕度及風向有關,並非只有寒冷地區會發生。

雙北春雷閃電還下冰雹新聞 / 影片取自 TVBS NEWS

氣象專家解釋冰雹成因:強烈對流上升氣流將水滴帶入高空凍結,反覆增大後落地形成冰雹,常見於雷暴、冷鋒或颱風影響時發生。

台北下冰雹成因是什麼?往下了解 4 大冰雹形成條件及原理。

冰雹是什麼?和下雪差別在哪?

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是在強對流天氣條件下,由冰晶聚集並反覆凍結形成的冰塊,經常出現於春、夏季節,大約是每年的 3 月,且伴隨強風、雷電等劇烈天氣現象。

台北下冰雹原因?台灣為什麼會下冰雹?關鍵因 4 大形成條件!
冰雹 vs. 雪差別:形成原因、好發季節不同

冰雹和下雪差別在於形成原因、外觀及好發季節,往下了解冰雹 vs. 雪的差別:

比較項目冰雹
形成原因強對流積雨雲,伴隨上升氣流冷空氣層內的水氣直接凝結成雪花
出現季節春、夏季對流旺盛時冬季或寒流影響時
外觀特徵硬質冰塊,大小不一六角狀冰晶,蓬鬆輕盈
可能影響砸壞車輛、農作物、建築物視線受阻、交通影響
比較冰雹、雪的差別

台灣為什麼會下冰雹?因 4 大形成條件

台灣下冰雹不是因為氣溫低,而是因環境適合劇烈的對流雲發展,因而產生冰雹。以下是 4 大冰雹形成條件:

  1. 強烈的上升氣流:風暴內部需要有極強的上升氣流,才能讓冰核在雲層內多次循環,增長為較大的冰雹顆粒。
  2. 適宜的溫度結構:雲層中需要有低於 0°C 的高空冷層來促使水滴凍結,但也需要足夠的超冷水滴來持續供應冰雹生長。
  3. 高濕度環境:大量的水蒸氣能夠形成超冷水滴,為冰雹的成長提供充足的水分來源。
  4. 風切變:水平風速的變化能夠幫助雷暴維持強烈的對流結構,使冰雹有足夠的時間成長。

冰雹如何產生?氣象署指出 3 點成因

台北下冰雹原因?台灣為什麼會下冰雹?關鍵因 4 大形成條件!
冰雹成因:從水滴變成冰雹的過程 / 取自中央氣象署

1. 高空冷暖交界(0°C線)

  • 在積雨雲內,當水滴上升到 0°C 線以上,會凍結成冰晶
  • 這些冰晶會吸附周圍的過冷水,逐漸變大、變重。

2. 上升氣流的影響

  • 強烈的上升氣流會把冰晶反覆推升到高空,使其多次穿越 0°C 線以上的區域,形成多層結構的冰塊
  • 每次經過冷區時,冰雹會吸附更多水分並再次凍結,變得越來越大。

3. 冰雹落地

  • 冰雹變得太大,已超過上升氣流的浮力時,就會開始落向地面。
  • 在下降過程中,如果低空溫度較高,冰雹可能會部分融化,變成雨滴或霰(小顆粒狀的冰雹)。
  • 如果冰雹落地前未完全融化,就會以完整的冰塊形式降落,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冰雹。

冰雹不論大或小都具有一定的破壞力,注意以下兩種冰雹大小。

1. 冰雹和葡萄、雞蛋一樣大,可能會砸壞車輛的擋風玻璃。
2. 冰雹和葡萄柚、壘球一樣大,可能毀損農作物、建築物,甚至對人造成危險。

下冰雹會造成什麼影響和風險?

冰雹發生時常伴隨劇烈降雨、雷擊與強陣風,可能對環境與民眾生活帶來以下影響:

  1. 交通影響
    • 冰雹導致道路濕滑,影響行車安全,容易發生事故。
    • 超過 1 公分的冰雹可能砸破汽車擋風玻璃,影響駕駛視線
  2. 農漁業損害
    • 水果、蔬菜、稻作等農作物受損,導致減產甚至絕收。
    • 魚塭和畜牧業可能因冰雹衝擊受影響,導致經濟損失。
  3. 建築物受損
    • 冰雹可能砸破玻璃、屋瓦,對建築物結構造成破壞。
    • 外牆受冰雹撞擊,可能出現裂縫或剝落情況。

遇到冰雹怎麼辦?5 大防範措施

1. 立即尋找掩蔽物

  • 冰雹發生時,應盡快進入堅固建築物,避免暴露在戶外。
  • 若無法立即避難,可用手臂或包包護住頭部,防止直接被冰雹擊中。

2. 保護車子和財物

  • 事先準備厚布、毛毯覆蓋車輛,以減少冰雹撞擊傷害。
  • 如果已知有強對流發展,可提前將車輛停放於室內或有遮蔽的地方。

3. 保護農作物與畜牧

  • 農民可使用防雹網,減少農作物損害。
  • 畜牧業應提前轉移牲畜,避免冰雹傷害家禽與牲畜。

4. 避免雷擊與強風

  • 遠離高樓、鐵塔、電線桿等高處,以防雷擊。
  • 勿站在大樹下,避免強風或雷擊帶來的危險。

5. 持續關注天氣預報

  • 下載氣象 APP,隨時掌握天氣變化與警報。
  • 如果氣象單位發布冰雹警報,應提前準備防範措施。

冰雹常見問題

1. 為什麼冰雹常伴隨雷暴?

冰雹與雷暴常同時發生,主要原因如下:
• 積雨雲內部的強烈氣流運動導致電荷分離,產生閃電與雷聲。
• 冰雹的形成過程與強烈的對流天氣息息相關,而雷暴也是強對流的特徵之一。
• 冰雹通常與冷鋒、滯留鋒或熱對流有關,這些天氣系統促進積雨雲的迅速發展,使雷暴與冰雹同時發生。

2. 為什麼是下冰雹,不是下雨?

普通降雨只需水氣凝結成雨滴並落下,但冰雹則需要強烈的上升氣流來反覆托住冰晶,使其增長並凍結成塊。當積雨雲內的氣流強勁時,冰晶會不斷被托高,使其體積變大,最終形成冰雹。

3. 冰雹和雪差別是什麼?

冰雹來自強對流積雨雲,與冷空氣無關;雪則是在低溫下凝結形成的固態降水。

4. 冰雹出現在什麼季節?

冰雹最常出現在春、夏季,因為這兩個季節對流發展最為旺盛。

5. 冰雹大小多大?

冰雹大小從綠豆、花生到雞蛋、壘球不等,越大的冰雹對環境破壞力越強。

6. 遇到冰雹該怎麼辦?

立即尋找堅固建築物避難,不要待在空曠區域或樹下,以免被砸傷。

結論

冰雹雖然屬於自然現象,但是破壞力不可小覷。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台灣的冰雹事件也可能更為常見。

因此,民眾應該提前了解冰雹的成因、影響及防範措施,才能確保自身和財產安全。

提醒您! 遇到冰雹時,切勿只顧拍照、錄影上傳社群媒體,優先尋找掩蔽物,確保自身安全!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氣象相關知識,請關注新識界,提供您最新即時情報。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