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大罷免倒數!7/26 投票日將至,24 位立委與 1 名市長面臨罷免投票。本文整理罷免原因、選區名單、投票資格與注意事項,帶你掌握這場關鍵公民行動!
大罷免懶人包:在野黨立委憑藉人數優勢,多次強行通過爭議法案,引發民眾不滿而發起的大規模罷免行動,7/26將進行第一批 24 名立委罷免投票 。
大罷免原因:立委罷免理由書重點整理
2025 年大罷免行動涵蓋多位具爭議性的立法委員,中選會公告罷免理由書聚焦於擴權立法、程序瑕疵、親中言行與施政失職等爭點。以下整理本次大罷免立委罷免理由書重點:
王鴻薇罷免原因

- 多次參與中國統戰活動,未通報行程:曾赴中與王滬寧等高層會晤,未依法申報,引發國安疑慮與輿論質疑。
- 配合中國央視統戰節目,公開支持九二共識:在對台宣傳節目中表態親中立場,與台灣多數民意背離。
- 主張國會擴權法案,部分條文已遭宣告違憲:推動《國會職權行使法》與「藐視國會罪」,違反程序正義與憲政原則。
- 提案刪減國防預算,危及安全與產業:支持凍結潛艦國造與軍事預算,遭批為削弱台灣防衛能力。
- 多次肢體與言語衝突,破壞議會風紀:曾於國會衝突中情緒失控,損害議會公信與民主形象。
- 對地方災損處理消極,未積極回應民意:選區災情頻傳時反應遲緩,缺乏民代應有的應變與溝通能力。
王鴻薇負責選區:中山區、松山區(精忠里等20里)
王鴻薇因涉及親中交流、支持九二共識,之後參與國會暴力與凍結國防預算,被認為危害民主及國家安全,觸發罷免行動。
李彥秀罷免原因

- 長期服從黨意,背離選區民意:多次依附黨團決策行動,缺乏獨立立場,未積極反映選區聲音,遭批違反代議政治精神。
- 支持違憲法案,破壞憲政機制:連署支持《國會職權行使法》與《憲法訴訟法》修正,導致權力分立與監督制衡失衡。
- 主張提高罷免門檻,削弱民意監督:聲援限縮罷免權修法,被批為損害公民參政權、背離政治契約承諾。
- 拒絕行使人事同意權,癱瘓憲法法庭:於大法官提名案中消極杯葛,造成憲法法庭人數不足、無法正常履行職權。
- 對中國滲透議題態度鬆散:支持中配入籍年限縮短與離島條例修法,被質疑未充分評估中共統戰與安全風險。
- 問政表現薄弱,缺乏專業審查能力:對爭議法案與預算照單全收,無有效審查與提案能力,被批問政品質失衡。
李彥秀負責選區:中山區、松山區(精忠里等20里)
李彥秀因支持違憲法案、親中政策與削弱人民罷免權,並多次未落實選區民意,導致罷免聲浪升高。
羅智強罷免原因

- 政治誠信受質疑,曾涉假粉絲造勢:被揭發操弄社群數據製造聲勢,誠信遭質疑,損害民主選舉公平性。
- 問政表現流於表面,法案通過率低:質詢風格偏激、衝突頻繁,立法成效不彰,缺乏實質政策推動能力。
- 支持違憲法案,破壞權力制衡機制:連署多項擴權與限縮罷免權法案,違背三權分立原則,損害民主制度根基。
- 主張刪除監察院預算,被批癱瘓體制:提案將監察院預算砍至負數,遭批破壞憲政機關正常運作與憲法職能。
- 支持花東三法,引發國安與環境疑慮:主張重大基礎建設法案卻無完善規劃,被批圖利中國資金、引發國土濫用風險。
- 親中言論引發社會反感:聲援「拿五星旗自由」,為中國社群平台辯護,立場偏頗,引發國安與輿論爭議。
- 下放財源卻缺監督,恐致分配不均與貪腐:主張擴大地方財政權限,卻未設立配套監管機制,引發資源分配與治理風險。
- 散布未經查證訊息,誣衊公民行動:指控罷免團體遭政黨操控,破壞公民信任與民主參與正當性。
- 缺席區域經營,迴避政見辯論:大安區選區經營長期空窗,逃避政見討論,被批代表性不足。
- 財政主張偏頗,影響青年世代權益:多項政策被批忽略世代公平與財政永續,未提出具體配套。
- 國會表現擾亂議事,妨礙政策推進:頻繁以程序杯葛、動議干擾議程,遭批為國會亂源與朝野協商破壞者。
羅智強負責選區:大安區
羅智強因多次推動親中立場與爭議法案,並涉及言論失當再加上低效問政,被評為國會亂象代表,引發罷免訴求。
徐巧芯罷免原因

- 支持爭議法案,無視社會反彈:連署並支持《國會職權行使法》與「藐視國會罪」,未回應外界質疑與民意聲浪,遭批不負責任。
- 言行激進,破壞理性政治風氣:在直播或公開場合使用粗俗語言與不雅手勢,損害社會觀感。
- 涉肢體衝突與歧視言論,影響議場秩序:對同事出言不遜,甚至爆發肢體衝突,破壞國會應有之莊重與理性。
- 辦公室管理失當,引發國會安全疑慮:助理曾攜帶攻擊性物品闖入議場,引發國會安全爭議與紀律批評。
- 涉嫌洩露機密,損及國際信任:外交部曾指控其外洩外交國防委員會機密,並對外發出正式聲明譴責。
- 購屋超貸與財務爭議,誠信受質疑:涉入家庭金流不明與房貸超貸事件,被批誠信破產、公職形象嚴重受損。
- 選舉操弄媒體輿論,違反倫理:初選期間被指假摔博取同情與曝光,利用媒體操作輿論,背離誠實參選原則。
- 國防質詢錯誤頻傳,缺乏專業素養:多次在外交與國防質詢中誤用術語、誤解潛艦預算,被批問政品質低落、不符職責要求。
徐巧芯負責選區:信義區、松山區(慈祐里等13里)
徐巧芯因涉及洩密爭議、國會暴力、誠信問題與爭議法案護航,被指問政失格、形象嚴重失衡,引發罷免訴求。
賴士葆罷免原因

- 凍結多項預算,衝擊政策與民生:支持刪減或凍結體育、性平、外交、防疫與學術研究等預算,導致政策推動受阻、民眾權益受損。
- 盲從黨意,缺乏專業與理性問政:公開宣稱要「挖中央幾千億」,被批以黨意為主導,缺乏專業評估與責任感。
- 破壞議事程序,踐踏民主制度:多次封鎖委員會討論、臨時動議強行通過法案,遭批藐視程序正義。
- 國會施暴爭議不斷,形象嚴重受損:遭指數度對同仁動粗,並讓助理參與衝突,被視為「暴力國會」象徵人物。
- 凍結軍購預算,影響國軍士氣與安全:凍結 F-16 與潛艦建造預算,舉措引發質疑,並被指削弱國防信心。
賴士葆負責選區:文山區、中正區(水源里等10里)
賴士葆涉及國會施暴、削弱國防、違反程序正義與發言失當,引發民眾對其問政能力與民主價值觀的嚴重質疑。
洪孟楷罷免原因

- 推動擴權法案,程序粗糙引發憲政危機:支持《國會職權行使法》《藐視國會罪》等具爭議法案,立法過程倉促、涉嫌越權,遭批破壞憲政秩序。
- 凍結民生與國安預算,阻礙公共治理:配合凍結長照、打詐、教育、醫療與國安單位預算,被批損及人民福祉與國家安全。
- 親中立場爭議,引發統戰疑慮:曾與統促黨同台、接受中共官媒正面報導,並主張降低中國籍配偶入籍門檻,遭質疑配合統戰。
- 散播未證實訊息,製造社會恐慌:傳播「美國將炸毀台積電」等說法,未經查證即發言,被指危言聳聽、擾亂輿論。
- 專業能力受質疑,問政聚焦失衡:擔任教文委員卻屢次忽略核心議題,曾要求公開晶圓機密、批評補貼卻無具體方案,問政品質堪憂。
- 政見誤導選民,誠信遭質疑:選前宣稱推動淡江大橋、淡北道路等建設,實際並非任內主導,遭批誇大政績、誤導選民。
洪孟楷負責選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八里區、林口區、泰山區
洪孟楷因親中言論、發布誇大政績、凍結國安預算及立法爭議,被批破壞民主信任與影響國家安全。
葉元之罷免原因

- 預算審查草率,影響民生資源分配:多次未進行實質審議即主張刪減預算,被指程序失當,損及社福、民生與基礎服務運作。
- 支持擴權法案,程序正義受質疑:連署支持《國會職權行使法》等爭議法案,立法過程缺乏討論與社會共識,引發民主倒退疑慮。
- 違反保密規範,直播機密會議:曾在國會機密會議中開啟直播,遭批知法犯法,顯示其對立委職責與保密義務理解薄弱。
- 言行不一,背離選民期待:選前主張不盲從黨意,實際卻配合黨團阻撓憲法法庭運作,與民意落差甚大。
- 刪減「打黃牛辦公室」預算,引發反彈:質疑其效益並提案刪除預算,被認為與民眾需求脫節、忽視實際民怨。
- 支持提高罷免門檻,限縮民主參與:主張罷免連署須附身分證影本,被指造成個資外洩風險、抑制人民行使罷免權。
- 頻繁參與政論節目,忽略立院本職:長時間出現在電視節目中,卻缺乏實質法案推動與政策監督,被批流於表演政治。
葉元之負責選區:部分板橋區
葉元之因藐視保密規範、配合黨意擴權立法與削弱民間監督權,被質疑失職失格、無法勝任立委。
張智倫罷免原因

- 阻撓國安修法、助長中國滲透風險:反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強化修法,被指稱否定國安防線、立場偏軟,助長敵對勢力影響力滲透。
- 聯手推動不平等法案,出賣主權:與國民黨、民眾黨共同推動爭議法案,遭質疑圖利特定政治勢力,背離台灣主權立場。
- 支持國會擴權,違反憲政精神:連署《國會職權行使法》與藐視國會罪條文,立法過程瑕疵重重,導致國會權力失衡、民主倒退。
- 提案品質低劣,欠缺政策能力:提出法案被批內容粗糙、欠缺實效,遭質疑缺乏專業判斷力與公共政策思維。
- 濫用立委職權,圖利特定團體:被指將代議職務用於服務特定利益,背離立委應有的公正與監督角色。
- 對中國威脅態度軟弱:面對中共軍事威脅與打壓無具體反應,甚至公開要求台灣對中國「展現善意」,引發輿論不滿與國安疑慮。
張智倫負責選區:中和區
張智倫因親中立場、推動濫權法案並圖利特定政黨勢力,遭批損害國安與憲政秩序。
林德福罷免原因

- 涉推親中法案、危及國安:被指參與抵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立場親中,對台灣安全構成風險。
- 支持濫權擴權法案:贊成《國會職權行使法》《藐視國會罪》等爭議法案,違反民主原則、損害權力分立。
- 無視選區需求、政績乏善可陳:長期未改善永和區房價、交通與老化問題,立院表現與地方期待落差大。
- 質詢與問政表現失常:屢次提案邏輯混亂、專業度不足,未提出具體對策解決公共問題,難以勝任立委職責。
林德福負責選區:永和區、部分中和區
林德福因主導擴權法案、限制言論與法案討論空間,加上凍結國防預算與拒絕溝通,被批為破壞民主運作與國安支持不足的代表人物。
廖先翔罷免原因

- 欠缺專業與行為不當:質詢時多次混淆中央與地方權責,甚至對同僚施以「剪刀腳」動作,引發爭議。
- 漠視選區區域發展:被指上任後長期坐鎮汐止,忽略金山、萬里、雙溪等偏區建設需求。
- 不尊重民意、封鎖言論:將持不同意見者貼上「網軍」標籤,壟斷地方社群平台發聲空間。
- 阻礙地方社宅建設:曾提案刪除白匏湖社宅預算,並以不當言詞貶抑社宅用途,引發政策立場爭議。
- 盲從黨意、配合敵國言行:赴中參訪後支持多項具爭議法案,並以不合理理由刪除外交預算,損害國家利益。
- 背離承諾、罔顧民意:遭批評質詢表現荒腔走板、承諾跳票,整體表現違背立委職責與民意期待。
廖先翔負責選區:金山區、萬里區、汐止區、平溪區、瑞芳區、雙溪區、貢寮區
廖先翔因涉不當肢體衝突、忽視選區均衡發展與問政能力不足,遭質疑不適任立委。
牛煦庭罷免原因

- 推動核電延役、漠視安全風險:主導老舊核電廠延役法案,被指忽視環境與安全疑慮。
- 多項法案引發民主倒退疑慮:曾提 16 項具爭議法案,被點名為「惡人排行榜」之首。
- 暴力行為與口出惡言:在國會中毆打異黨立委,並辱罵罷免支持者與高中同學,行為失當。
- 散播假消息與封鎖言論:誣指青鳥運動為暴力行動,並封鎖社群中持不同意見的民眾。
- 干預文化政策、扭曲歷史認知:阻擋桃園神社文化園區規劃,掀動民族對立與文化打壓。
- 質詢內容偏離職責、侵犯隱私:聚焦宗教信仰發問,未針對施政內容進行監督。
- 濫用預算權限、歪曲議事程序:將大幅刪預算解釋為談判策略,影響政策審議效率。
- 背離選民期待、附從黨意:從無黨籍青年轉投國民黨後言行轉變,違背選舉承諾與改革形象。
牛煦庭負責選區:蘆竹區、龜山區、部分桃園區
牛煦庭因支持爭議擴權法案、缺乏區域建設作為與問政能力不足,遭批失職失能。
涂權吉罷免原因

- 削弱客家政策、漠視族群權益:支持凍結客委會預算、刪減文化宣導經費,導致客家語言與文化推廣受阻。
- 推動濫權法案、危及憲政平衡:力挺《國會職權行使法》等違憲疑慮法案,被批破壞三權分立、侵害人民權益。
- 提高罷免門檻、限制公民參與:支持修法加重罷免條件並增加個資門檻,阻礙民主機制運作。
- 刪除醫療預算、削弱災難應變力:凍結「韌性國家醫療整備」預算,影響急救設施、醫療動員與應變能力。
- 選區建設跳票、影響地方發展:雖宣稱爭取台 61 線預算,卻阻撓省道改善計畫,被批違背選區利益。
- 政策缺乏專業配套、危及公共福祉:
- 放寬聘雇外籍看護條件卻無配套,恐導致供需失衡。
- 主張非麻醉專科醫師兼任麻醉業務,被批漠視醫療專業、危及病患安全。
涂權吉負責選區:大園區、觀音區、新屋區、楊梅區
涂權吉強推擴權法案、缺乏地方問政作為與透明度,遭指失職且遠離選民期待。
魯明哲罷免原因

- 推動國會擴權法案,破壞三權分立:支持賦予立法院過度權力的法案,導致行政與司法體系遭受干預,引發憲政失衡疑慮。
- 癱瘓憲法法庭,剝奪人民釋憲權:主張提高憲法法庭評議門檻,實際上使大法官無法審案,削弱司法獨立與人民救濟權。
- 掏空中央財政,資源分配失衡:支持《財劃法》修法,將中央財源劃撥至地方卻缺乏監督,被批圖利地方勢力、傷害全國民生。
- 提高罷免門檻,限縮公民參與:支持修改選罷法,讓罷免程序變得困難重重,阻礙民眾行使憲法保障的民主權利。
- 濫刪行政預算,衝擊公共服務:未經審議即大幅刪減行政機關預算,導致政府無法維持正常服務運作,影響民眾基本權益。
- 黑箱運作、黨意優先:多次配合黨團在國會強行表決法案與預算,未經討論即拍板決策,被批損害民主程序與政策品質。
- 砍文化幣預算,打擊青年閱讀:主張刪減文化部預算,理由為「年輕人只拿去買書」,引發社會對其價值觀與文化政策的疑慮。
魯明哲負責選區:部分中壢區
魯明哲因強推擴權法案、預算凍結與問政不力,遭批割裂民意、損及選區利益。
萬美玲罷免原因

- 政見跳票、建設進展停滯:承諾推動綠線延伸、營養午餐專法與社會住宅政策,實際進度有限,被指未積極履行選舉承諾。
- 配合黨意推動爭議法案,危及國安與民生:支持或連署多項具爭議法案,如中配入籍年限縮短、《財劃法》掏空中央財政、《憲訴法》癱瘓憲法法庭、《核電法》延役老舊核電等,遭批罔顧民意與專業判斷。
- 文化與教育預算大砍,打擊學術與青年:身為教文委員會召委,卻支持凍結中研院預算、刪減媒體與科研支出,削弱國家競爭力與青年文化資源。
- 立院角色錯置、未展現監督本職:曾放任黨籍同仁在國會施暴,並在事後譴責受害者,遭質疑形象與行為不符。
- 濫用社群權力,壓制異議聲音:透過封鎖、刪留言等方式,限制選民在社群平台的言論自由,缺乏民意包容度。
- 立法專業與論述能力不足:關注陸生議題卻邏輯混亂,錯批教育部預算為赴中交流費用,顯示準備不周與失職。
- 政策設計失衡、引發世代不公:主張提高退休警消替代率至 80%,被批加重財政負擔,影響現職年輕世代權益。
萬美玲負責選區:部分桃園區
萬美玲因強推擴權法案與程序瑕疵行為,引發民主倒退與問政誠信質疑。
呂玉玲罷免原因

- 無視民意、強推違憲法案:支持《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與提高罷免門檻等爭議法案,被指毀憲亂政、僅聽黨意,背離立委角色。
- 濫刪重要預算,影響民生安全:配合黨團刪減台電補助、家電節能、消防裝備與軌道安全等預算,嚴重衝擊公共服務與生活保障。
- 親中政策爭議,弱化國安與社福:
- 連署將中國籍配偶入籍年限由 6 年縮短至 4 年,遭批恐加劇健保資源被掠奪。
- 主張讓年收 125 萬以下長者免繳健保費,被指政策買票、造成世代不公與健保財務危機。
- 涉入國會暴力事件,損害國會形象:被指教唆同黨立委推倒沈伯洋導致送醫,另有咬傷女委員紀錄,遭批行為失當、踐踏民主殿堂尊嚴。
- 刪凍客委會預算,背棄族群支持:主導刪除與凍結共 6 億元客委會預算,被批對客家文化發展造成傷害。
- 阻礙產業進駐,拖累地方發展:被指未妥善處理台積電龍潭設廠土地爭議,甚至帶頭抗議,錯失地方就業與經濟成長機會。
- 連任多年政績貧乏,建設停滯:擔任四屆立委仍未推動國民運動中心與親子館等基本設施,被批嚴重失職、影響平鎮與龍潭整體發展。
- 封鎖民意、辦公室傲慢應對:助理態度惡劣、掛民眾電話,並在社群平台封鎖批評留言,遭指不尊重選民聲音。
呂玉玲負責選區:平鎮區、龍潭區
呂玉玲因涉國會施暴、削弱民主與預算爭議,遭質疑政治立場失衡與忽視民意。
邱若華罷免原因

- 推動國會擴權惡法,破壞民主制衡:支持《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與國會調查權擴張,遭批違反三權分立,恐強制民眾參與聽證、懲戒官員,損害憲政運作。
- 癱瘓憲法法庭,剝奪人民釋憲權:主張調高大法官判決門檻,卻不配合補實人數,導致法庭實質停擺,影響重大人權案件審理。
- 掏空中央財政,出賣桃園利益:未經財務評估即支持《財劃法》修法,導致資源分配偏向雙北,桃園建設如捷運、鐵路地下化進度受阻。
- 支持限制罷免法案,削弱民主機制:配合通過《選罷法》修正案,增加罷免個資門檻與成立門檻,被認為變相沒收人民罷免權。
- 多項政策設計粗糙,影響民生公平:
- 放寬 80 歲以上長者聘外籍看護門檻,造成長照資源錯配。
- 支持警消退休替代率提高至 80%,恐加速退撫基金破產。
- 聯手凍結警政署預算 70%,影響警用裝備、基層治安與教育訓練。
- 刪減醫療與科技預算,影響全民福祉:支持凍結中研院 30% 預算與「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危及災難應變與學術研究基礎。
- 論述失焦、專業準備不足:關注陸生議題卻認知錯誤,誤解預算用途,質詢邏輯混亂。
邱若華負責選區:八德區、大溪區、復興區、部分中壢區
邱若華因支持擴權法案、打壓民權與問政消極,遭質疑違背立委職責與民主原則。
廖偉翔罷免原因

- 推動國會擴權惡法,程序混亂、內容違憲:支持反質詢條款與擴大罰則,法案審查程序混亂、版本不清,違憲後仍攻擊法庭,傷害民主制度。
- 意圖閹割罷免制度,限制人民監督權利:支持強化罷免連署身分證規定,被指藉此提高門檻、削弱民意制衡機制。
- 癱瘓憲法法庭,阻礙司法權運作:報復性擱置大法官人事案並調高違憲門檻,致使憲法法庭無法正常運作。
- 濫凍預算、不顧民生:多次凍結與刪減政府預算,被批「只顧鬥爭、不顧施政」,缺乏正當評估與配套。
- 放任地方執政失職,轉移焦點:在能源議題上迴避地方政府責任,強推重啟核四主張,對中火與焚化爐問題選擇性忽視。
- 收割前人政績,誇大貢獻:多項地方建設被誤導為個人成就,實際為他人多年努力,如捷運藍線、自來水汰管、癌症篩檢與學校工程等。
- 助理頻傳爭議事件,損害形象:助理涉及酒駕與性侵、服務處被指與詐騙集團合作、寄發生日卡與高額慰問金引發個資與濫用質疑,政治倫理備受挑戰。
廖偉翔負責選區:西屯區、南屯區
廖偉翔因質詢立場反覆、問政失職與支持擴權法案,遭質疑缺乏民意代表應有的專業與民主素養。
黃健豪罷免原因

- 支持淡化主權的《兩岸條例》修法:提案將臺灣地區限制或禁止水域之公告權責由國防部改為海委會,恐被視為主權退讓,削弱國際地位與防衛戰略。此案缺乏民意基礎,卻仍積極推動,備受質疑。
- 支持縮短中配入籍年限:主張中國籍配偶入籍從 6 年縮短為 4 年,被批評忽視國安疑慮,恐為滲透、假結婚等灰色操作開後門,加劇社會融合壓力並衍生教育、醫療資源負擔,引發爭議。
- 推動《離島建設條例》修法引進中資:支持開放中國資金與勞工進駐離島,引發對軍事機密、基礎建設與資訊安全的國安憂慮。提案亦可能導致中國影響力滲透、就業排擠與技術流失,危及產業公平與主權完整。
- 收割中央政績、自我粉飾:遭指多次將中央補助或前任建設成果當作個人政績宣傳,缺乏實質推動,誠信備受質疑,也可能造成民意誤導與資源錯置。
黃健豪負責選區:北屯區、北區
黃健豪因支持多項親中傾向政策、淡化主權、放寬中配規範,並涉及誠信與施政貢獻爭議,黃健豪被認為缺乏捍衛國家立場的堅持。
羅廷瑋罷免原因

- 問政能力不足,缺乏政策專業:被批言行空洞、提案無力,難以提出具實質影響力的地方建設政策,徒具口號而無實績。
- 國會施暴、破壞民主理性:多次在國會內挑起肢體衝突與語言霸凌,行為激進,被指損害國會形象與社會對代議士的信任。
- 雙面作風、只重聲量不重施政:刪減台中文教與交通預算後仍高調參與活動博取版面,遭批「嘴喊建設、實際砍預算」背棄市民期待。
- 封鎖異議、不聽基層聲音:在地方社群刪除批評留言、排斥不同立場選民,被批缺乏民意包容力、只護航黨意。
- 立場反覆,政見跳票:選前高喊中火抗爭與能源轉型,選後轉向附和政黨主張,被指政治判斷取決於聲量,不顧選民利益。
- 被控為政黨工具、背棄選區利益:在不利台中的預算案中配合黨團表決,遭指為黨團附庸。
羅廷瑋負責選區:中區、西區、東區、南區
羅廷瑋在國會施暴、雙面人設與漠視選區建設,引發嚴重爭議與民意反彈。
丁學忠罷免原因

- 支持國會擴權惡法,程序荒腔走板:連署推動具爭議的國會擴權法案,條文不明且擴及民間,引發違憲爭議。法案三讀當日仍變動版本,質疑其是否了解內容。
- 散播威權言論,攻擊憲政體制:法案違憲後未檢討反思,反而攻擊憲法法庭與大法官,試圖激化社會對立,損害憲政信任。
- 癱瘓憲法法庭,削弱司法救濟機制:配合政黨封殺大法官提名、提高違憲宣告門檻,導致憲法法庭實質癱瘓,侵害人民基本權利。
- 漠視中國威脅,缺乏國防立場:面對中國軍事與資訊戰壓力,未積極表態,反而主張對陸善意交流、反對飛彈部署,被指立場搖擺、製造恐慌。
- 質詢表現失常、缺乏專業準備:問政時常邏輯混亂、抓不住重點,多次跳針重複、不聽回應,遭批浪費質詢時間與官員資源。
- 敵我不分、打擊執法單位士氣:在撞船案中護航中國船隻行為,抨擊海委會,更被指傷害海巡信心、立場錯亂。
- 國會行為失當、品行爭議不斷:曾在國會場內對女性立委拉扯、出言不遜,直播時爆粗口,還曾對施暴行為拍手叫好,破壞公職形象與雲林縣聲譽。
丁學忠負責選區:斗六市、斗南鎮、林內鄉等 9 區
丁學忠因問政表現失職、親中立場及國會行為失當,引發選區民眾對其代表性與能力的嚴重質疑。
傅崐萁罷免原因

- 花東三條例草率立法、規避程序:主導推動「花東三條例」,內容空泛、時限不切實際,立法過程未經充分討論,被批為政績綁樁與製造對立的工具。
- 強推國會擴權法案,踐踏民主原則:仗恃多數強行通過《國會職權行使法》《藐視國會罪》等爭議法案,遭憲法學者聯署批違憲,卻無視民意反彈。
- 傲慢言行與政治濫權:公開放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被批將公職淪為個人權力工具,嚴重損害立委應有的中立與服務本質。
- 花蓮施政失能、濫用資源造神:擔任縣長期間忽略地震危樓與夜市管理等民生議題,卻大量使用公帑宣傳個人形象,形同公器私用。
- 親中言行頻繁、疑涉賣台風險:多次與中共政商互動、發表「兩岸一家親」立場,並於花蓮地震期間執意赴中,被批輕忽國安與地方災情。
- 前科纏身、誠信破產:曾因假離婚與內線交易遭判刑,被形容為「監獄常客」,道德與誠信不符代議士應有標準。
- 長期壟斷花蓮政壇,削弱民主監督:傅氏家族長期主導縣政,形成「花蓮王」政治結構,打壓不同聲音,讓監督政府變得更困難。
傅崐萁負責選區:花蓮縣全縣
傅崐萁因捲入司法爭議、親中立場、主導國會暴力與黑箱立法,被視為破壞民主與憲政秩序的關鍵人物之一。
黃建賓罷免原因

- 成為黨團舉手機器,未展現獨立問政能力:被指長期配合傅崐萁、黃國昌主導法案,缺乏實質審議與個人立場,僅機械性表決。
- 支持國會擴權與言論審查法案:連署並支持《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與《刑法》第141條之1,遭批違憲擴權,侵害三權分立與新聞自由。
- 削弱通傳會人事機制,破壞監督平衡:支持修法癱瘓《NCC 組織法》第4條,被批圖利特定媒體、破壞通訊監理機關之獨立性。
- 掏空中央財政,損害政策運作能力:支持《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將大量預算轉撥地方,卻缺乏相對監督與財務規劃。
- 支持封殺大法官審查、癱瘓憲法法庭:同意修正《憲法訴訟法》第30、43條,被指削弱違憲審查機能,侵害人民救濟權。
- 提高罷免門檻,限制民主參與:支持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強化個資要求與門檻設計,變相剝奪人民罷免權利。
- 危害民主體制,背離代議責任:罷免團體認為其行為損及人民參政權與民主憲政秩序,違背立委應為民意監督的職責本質。
黃建賓負責選區:台東縣全縣
黃建賓多次連署並支持多項違憲爭議法案,被認為破壞民主制度、削弱公民基本權利。
林沛祥罷免原因

- 冷眼旁觀通勤安全,交通委員會失職:2088火燒車事件後僅形式發言,未主動調查車安問題,對市民建言已讀不回、封鎖留言,被批失職與傲慢。
- 鼓吹暴力、羞辱民主程序:曾公開煽動「打一架」、「釘孤支」等言論,鼓吹國會暴力不但無悔意,反以「只會打架」自詡,引發社會不安與教育界譴責。
- 羞辱公務員、貶低資安守門人:指控數發部與資通署人員為「米蟲」,卻在資安事件中對守護系統的專業人員毫無尊重,失去作為民代應有的基本格調。
- 造謠罷免志工,誣衊公民行動:抹黑罷免行動為「見不得人」,指志工「戴口罩就是有鬼」,被指無視民主機制、煽動對基層公民的不信任。
- 性別歧視言行,引發公憤:多次模仿女性立委語調與外貌、嘲笑女同僚,展現缺乏性平意識的行為,被批淪為國會「性別羞辱表演者」。
- 怠忽職守、扭曲政績歸屬:對基隆交通與社宅建設缺乏具體作為,卻誇稱補助與既有建設為己功,遭批為「政績寄生蟲」。
- 親附黨意、損及地方利益:被指盲從政黨、配合爭議法案投票,並主動刪除基隆地方建設預算,無視選民託付與區域發展。
- 整體表現不符立委標準:罷免理由書認為林沛祥缺乏專業、態度輕佻、作風粗暴,長期漠視民意與基層需求,失去擔任公職的正當性。
林沛祥負責選區:基隆市全市
林沛祥因支持爭議法案、言論極端、問政失職而遭批評,並被認為未忠實反映民意,失去作為民代的信任基礎。
鄭正鈐罷免原因

- 支持違憲法案,破壞憲政平衡:支持《國會職權行使法》與《憲法訴訟法》修正案,提升開庭與違憲判決門檻,遭批削弱人民憲法救濟權。
- 掏空中央財政、擴大城鄉差距:支持《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未釐清事權即轉移龐大中央收入至地方,被認為將加深財政失衡。
- 支持限縮罷免權,阻斷民意制衡:連署《選罷法》修正,主張附身分證影本與提高同意票門檻,被指為變相阻礙罷免制度。
- 大規模刪減預算,危及民生與國防:
- 支持刪減千億元中央總預算,包括國防、教育、健保、警政等重要領域。
- 凍結潛艦國造、後備軍人訓練與無人機園區等預算,削弱國防自主。
- 凍結中選會與各科學園區預算,影響新竹產業發展與民主機制。
- 問政能力不足、法案通過率低:提案成效不彰,專業不足;連署《老人福利法》修法被批為政策買票,影響健保永續。
鄭正鈐負責選區:新竹市全市
鄭正鈐因配合推動擴權法案、問政內容空洞、忽視青年民意而引發罷免聲浪,被選民認為無法有效履行立委職責。
大罷免唯一地方首長:高虹安遭罷免 7 大原因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涉及貪污案件遭到停職,加上市政建設停擺與施政滿意度持續低迷,引發市民不滿情緒,成為全台唯一面臨罷免投票的地方首長。以下是罷免團體提出高虹安不適任的 7 個原因:
- 市政廢弛:上任後對新竹市政缺乏投入,重大工程如新竹棒球場、殯儀館「永恆之丘」等停擺,未見有效處理,導致施政進度嚴重落後。
- 忽略傳統商圈與民生議題:對振興在地傳統產業著力不足,被批未掌握市民基本需求。
- 態度傲慢、不尊重民意:多次回應民眾批評時表現傲慢,市府團隊溝通不佳,行政透明度與問責意識不足。
- 選前政見跳票:選舉期間曾強烈批評限制性招標制度,上任後卻未進行任何制度改革。
- 施政滿意度長期偏低:市政施行成效未獲市民認可,民調持續墊底。
- 揭弊變政治操作:所謂揭弊被罷免團體指為政治攻防,無具體施政成果。
- 涉貪遭停職:2024 年 7 月因涉嫌利用職權詐取助理費用,遭法院判刑並被內政部停職,引發政治風暴。
2025 大罷免名單
國民黨大罷免名單
國民黨大罷免名單除了中選會公布第一批 24 人外,還包括日前完成補件通過第二階段連署的南投縣立委馬文君及游顥,總計 26 人。
立委名單 | 選區 | 立委名單 | 選區 |
---|---|---|---|
王鴻薇 | 台北市第3選舉區 | 萬美玲 | 桃園市第4選舉區 |
李彥秀 | 台北市第4選舉區 | 呂玉玲 | 桃園市第5選舉區 |
羅智強 | 台北市第6選舉區 | 邱若華 | 桃園市第6選舉區 |
徐巧芯 | 台北市第7選舉區 | 廖偉翔 | 台中市第4選舉區 |
賴士葆 | 台北市第8選舉區 | 黃健豪 | 台中市第5選舉區 |
洪孟楷 | 新北市第1選舉區 | 羅廷瑋 | 台中市第6選舉區 |
葉元之 | 新北市第7選舉區 | 丁學忠 | 雲林縣第1選舉區 |
張智倫 | 新北市第8選舉區 | 傅崐萁 | 花蓮縣 |
林德福 | 新北市第9選舉區 | 黃建賓 | 台東縣 |
廖先翔 | 新北市第12選舉區 | 林沛祥 | 基隆市 |
牛煦庭 | 桃園市第1選舉區 | 鄭正鈐 | 新竹市 |
涂權吉 | 桃園市第2選舉區 | 馬文君 | 南投縣第1選舉區 |
魯明哲 | 桃園市第3選舉區 | 游顥 | 南投縣第2選舉區 |
民進黨大罷免名單
(無)
7/26 大罷免投票資訊
距離大罷免投票日只剩 15 天!若你符合資格、已收到投票通知單,就千萬別錯過 7 月 26 日這場捍衛民主的關鍵投票。下方整理投票時間、資格與注意事項,當天準時投下神聖一票,共同守護台灣價值:
項目 | 說明 |
---|---|
大罷免時間 | 2025/7/26 (六),16:00 前 |
投票資格 | 設籍該選區滿 4 個月、年滿 20 歲 |
地點查詢 | 依通知單/中選會官網查詢所屬投票所 |
攜帶證件 | 國民身分證、投票通知單(建議)、印章(可用簽名代替) |
禁止物品 | 手機、攝影器材、政治文宣等 |
【延伸閱讀】:大罷免怎麼投?
結論:7 月 26 日,用選票守護台灣民主!
當代立委選擇服從黨意而非民意,民主機制淪為權力工具。立委與首長屢屢踐踏程序、擴權濫權、施政失能甚至涉及貪污,政治亂象層出不窮。
2025 年大罷免行動,是憲法賦予人民監督公職的權力。大罷免是選民對失職政治人物直接表態的機會,選民必須挺身而出,用選票終結亂象、取回治理的正當性。
7/26 請確認投票資格、準備好證件,實現真正的民主,需要靠選民共同的參與!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大罷免新聞資訊,請關注新識界,提供您最新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