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腸病毒疫情呈現持續升溫趨勢,疾病管制署已經警告本週將進入高峰期。醫生表示,由於近五年來未見大規模的腸病毒爆發,加上今年氣溫提早升高,因此民眾應增加警覺。本文將提供腸病毒的相關資訊,並敦促家長特別注意防範傳播的風險。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是一種濾過性病毒,包括多個類型,如克沙奇病毒 A 群和 B 群、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以及其他腸病毒,總計有數十種。這種病毒主要通過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糞便或飛沫進行傳播。

特別是腸病毒 71 型,致病力特別高,尤其是神經系統的併發症。這種病毒容易在五歲以下的幼童中引發嚴重併發症,使其成為高危群體。
在台灣,由於氣候條件適合腸病毒的生存,因此全年都有病例報告,尤其是 4 月 至 9 月期間為其主要流行季節。
71 型感染在發病後可能導致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和肺出血等嚴重併發症,這些病症通常在發病後 7 天內出現,平均大約在發病後 3 天左右。因此,在發病後的首週內,應密切注意這些可能的嚴重病徵。
腸病毒潛伏期
腸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 2~10 天,但這可以根據具體的病毒類型有所不同。在這段期間,感染者可能尚未顯示症狀,但已具有傳染性。潛伏期過後,感染者可能開始出現腸病毒症狀。
對於不同的腸病毒類型,潛伏期可能略有差異,但平均都在 3~5 天,因此在流行季節中,對於具有這些症狀的個體應提高警覺,特別是幼童。
腸病毒傳染方式
- 飛沫傳播:病毒可在呼吸道內存留1至3週。痊癒後仍有一段時間具傳染力,但隨時間逐漸減弱。
- 腸胃道傳播(糞口傳播、水或食物污染):病毒在人體腸胃道內可存活 6 至 8 週。病毒傳播常見於處理病患糞便後未徹底清洗手部直接接觸食物。
- 接觸傳播: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和分泌物可導致感染。家中嬰幼兒常因父母或照顧者從外部環境帶病毒回家而感染。
- 家庭內部其他傳播方式:接觸無症狀,但帶有病毒家長的口鼻分泌物。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幼兒啃咬含有病毒唾液的毛絨玩具。
腸病毒症狀
手足口症、泡疹性咽峽炎和嬰兒急性心肌炎是由腸病毒引起的不同病症,具有以下特徵:
手足口症
- 症狀:發燒及身體,尤其是口腔黏膜、舌頭、軟顎、牙齦和嘴唇出現小水泡。
- 其他受影響區域:手掌、腳掌及手指。
- 病程:通常為 7 至 10 天。
- 飲食問題:口腔潰瘍可能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進食。
泡疹性咽峽炎
- 症狀:突發性發燒、嘔吐和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 併發症:少數病例可能伴隨無菌性腦膜炎。
嬰兒急性心肌炎
- 症狀:突發性呼吸困難、嘔吐和發紺。
- 心臟問題:迅速進展至心跳過快,可能導致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咽峽炎」通常起始於口腔深處的咽峽區域,這裡最初會出現小水泡,隨後這些水泡會變成小潰瘍。由於咽峽部的口腔黏膜受損,患者在吞嚥時會感到疼痛,這通常導致他們不願意或害怕進食。在症狀較嚴重的情況下,口腔前區,包括舌頭和上顎等部位也可能出現潰瘍,患者可能會因為疼痛而流口水。
腸病毒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治療腸病毒感染,治療主要依靠支持性療法,包括退燒、止咳及其他症狀的緩解措施。大多數腸病毒患者在發病後7至10天內可以自然康復。
怎麼預防腸病毒?
腸病毒非常具有傳染性,但透過一些簡單的衛生措施,我們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的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腸病毒的基本方法:
- 勤洗手並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定期洗手是防止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 強化免疫系統: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充足的睡眠。
- 及早就醫並休息:感覺不適時應盡快看醫生並留在家中休息。
- 保持環境清潔與通風良好:注意家庭和學校等場所的衛生及空氣流通。
- 避免擁擠場合:尤其在病毒流行期間,避免前往人多且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 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特別是孕婦、新生兒和幼兒應避免與疑似病患接觸。
- 增加母乳餵養:餵食新生兒母乳可以增強他們的免疫力。
- 定期清洗及消毒玩具:特別是毛絨玩具,應經常清洗和消毒。
- 照顧者應加強個人衛生:家長或照顧者回家後應立即洗手和更衣,必要時沐浴。
- 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及勤洗手:在病毒流行期間,出入公共場所時應戴口罩並保持手部衛生。

腸病毒疫苗
腸病毒71型疫苗的保護期約為5年,而目前台灣有兩種腸病毒71型疫苗,分別來自國光子公司安特羅與高端兩家生技公司。
特性 | 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 | 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 |
---|---|---|
疫苗類型 | 滅活疫苗 | 次單位疫苗 |
生產公司 | 國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 |
獲批日期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8 月 |
接種年齡 | 2 個月至 6 歲幼兒 | 2 個月至 6 歲幼兒 |
接種劑量與間隔 | 2 劑,間隔 6 – 8 週接種 | 2 歲 ~ 6 歲兒童:2 劑,間隔 8 週接種 2 個月~2 歲嬰幼兒:3 劑,前兩劑間隔 8 週,第 3 劑需與第 1 劑間隔 1 年 |
保護率 | 95% 以上 | 99%以上 |
常見副作用 |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熱、疲倦、哭鬧、食欲不振。 |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熱、疲倦、哭鬧、食欲不振。 |
腸病毒疫苗接種對象
腸病毒 71 型疫苗的接種對象為 2 月至 6 歲幼兒。

腸病毒疫苗哪邊可以打?
目前,許多小兒科和耳鼻喉科診所已開始提供自費接種腸病毒疫苗,家長可以為孩子進行疫苗接種預約。具體提供的疫苗品牌會依據各診所的安排而有所不同。建議聯繫您附近的診所進一步獲取信息。
腸病毒疫苗的價格
腸病毒 71 型疫苗為自費疫苗,每劑價格約 3,600 – 4,000 元。
腸病毒 71 型疫苗是預防腸病毒有效方式。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幼兒接種腸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腸病毒 71 型重症的風險。
有關腸病毒常見問題

腸病毒疫苗要打嗎?打了腸病毒疫苗,就不會再得腸病毒嗎?
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幼兒接種腸病毒疫苗。接種腸病毒 71 型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染疫後出現重症,且腸病毒種類繁多,無法針對每一種腸病毒都施打疫苗。雖然疫苗不能保證完全免疫腸病毒,但若接種後如果感染,疫苗可以有效地減少病毒引起的症狀嚴重程度。
流感疫苗可以跟腸病毒疫苗一起打嗎?
目前在台灣核准的腸病毒 A71 型疫苗和流感疫苗均為不活化疫苗,因此可以同時在不同的肢體部位進行接種。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也確認,腸病毒疫苗可以與其他標準的嬰幼兒疫苗一起在不同位置施打。
孩子得腸病毒還可以去學校嗎?腸病毒停課標準是什麼?
腸病毒具高度傳染力,感染腸病毒的孩童請在家休息至少一周。
根據衛福部建議,當年度發生腸病毒流行疫情,幼兒園、托嬰中心等學前教托育機構建議採取「若一班級在一週內有 2 名以上(含)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 7 天」。
國小的腸病毒停課標準,各縣市會有不同;國中、高中則是原則上不用停課。總之,目前各縣市腸病毒停課標準並未統一,根據衛福部公告,縣市政府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根據縣市狀況,如托育資源、防疫需求等,自行訂定符合轄內需求的停課標準。(可上各縣市衛生局官網查看公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