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25 19:12

菲律賓地震釀災!宿霧 6.9 強震逾 30 死 150 傷 人數恐再攀升

菲律賓宿霧 6.9 強震!教堂倒塌、逾 30 死 150 傷 專家示警:恐有更大主震

2025 年 9 月 30 日晚間 9 點 59 分,菲律賓宿霧島北端外海發生規模 6.9 強震,震源深度僅 5 至 10 公里。由於為極淺層地震,破壞力驚人,不僅造成數十人死亡,還引發連續數百次餘震,當地進入緊急狀態。

這起 菲律賓地震 也再度凸顯地震活躍帶的潛在風險,專家警告:「恐怕還沒結束。」截至 10 月 1 日上午,當局證實至少 30 人死亡、154 人受傷,餘震累計超過 379 次,引發當地全面進入災後緊急狀態。

菲律賓地震重創宿霧!死亡人數恐持續攀升

9月30日晚間突如其來的強震,使整座宿霧島陷入黑暗與混亂。最靠近震央的博戈市與其周邊地區災情尤為嚴重,不僅房屋倒塌、道路龜裂,甚至連具有百年歷史的教堂與公共設施也無法倖免。

菲律賓宿霧百年教堂,聖塔羅莎德利馬主教座堂部分石造建物已坍塌成瓦礫
菲律賓宿霧百年教堂,聖塔羅莎德利馬主教座堂部分石造建物已坍塌成瓦礫

災後,許多民眾被迫露宿街頭,收容中心人滿為患,物資供應吃緊,搜救人員則在持續不斷的餘震中,設法搶救受困者。

在震後的 24 小時內,菲律賓全國上下動員,各單位投入災區支援。由於部分地區通訊中斷、道路中斷,許多鄉鎮災情尚未即時回報,官方預估實際死傷數字可能遠高於初步通報。

災情最重地區

以下為目前已知的重災區與當地災損情況:

地區災情描述
博戈市距震央僅 21 公里,教堂倒塌壓毀多人,住宅全毀、道路裂開,部分地區完全無電可用
聖雷米吉奧鎮體育館在餘震中倒塌,造成正在室內集合的消防隊與海巡人員罹難,建築結構全毀
宿霧市搖晃持續逾 30 秒,引發大範圍停電與通信中斷,醫療資源緊繃,急診室湧入大量傷患,部分病患改設戶外臨時床位
北宿霧鄉鎮山區落石嚴重,部分村落因土石流與斷橋而完全孤立,軍方出動空投物資
菲律賓地震災情最重地區

這些地區災情之重,導致菲國總統於地震後迅速宣布進入地方災難緊急狀態,並要求優先支援宿霧北部與交通中斷地帶。

菲律賓地震官方通報最新傷亡與安置數據(截至10月1日上午9時)

以下為官方統計的傷亡與災民安置狀況:

  • 死亡人數:32 人
    (多集中於建築倒塌地區,實際數字可能上升,媒體統計估逾 60人)
  • 受傷人數:154 人
    (包含重傷者、骨折與創傷病患)
  • 失蹤人數:官方尚未確切統計,持續搜索中
  • 安置人數:約 2,000 人
    (臨時避難中心以學校、體育場與帳棚為主,資源緊張)
菲律賓地震官方通報最新傷亡與安置數據

安置中心面臨問題

  • 飲用水與食物供應有限
  • 嬰幼兒與年長者缺乏醫療照護
  • 缺電導致夜間溫度降低,衛生條件不佳
  • 宿霧市部分醫院外空地已搭建帳棚進行急救與收容

菲律賓地震引發超過379起餘震 救援與避難工作受阻

菲律賓宿霧 6.9 主震過後,災區尚未喘息,強烈餘震便接踵而至。

截至 10 月 1 日上午,官方記錄的餘震數量已超過 379 起,其中包含 4 起規模達 5 級以上的中型餘震,能量雖不及主震,但在建物已受損、地質不穩的情況下,仍造成了極大威脅。

許多搜救行動因此被迫暫停甚至中斷,救難人員只能在餘震間隙進入瓦礫堆進行搜索,延誤了黃金 72 小時的救援期。

菲律賓地震引發超過379起餘震

不僅如此,居民也無法返回家中,許多家庭只能在街頭、收容中心或戶外搭棚過夜,情緒高度緊張。山區落石、土石流風險同步升高,多處鄉鎮交通受阻,導致醫療與補給無法即時送達。

根據地震研究單位與氣象署資料,以下為主要餘震的初步紀錄:

發生時間(台灣時間)規模震央距離宿霧
9/30 21:596.9約44公里(主震)
9/30 22:125.2約41公里
9/30 22:155.0約40公里
10/1 清晨至中午約375次餘震,多數在規模3~4級震央多集中於宿霧北部外海
菲律賓地震引發超過379起餘震 / *資料來源 U.S. Geological Survey

總餘震數量:379+ 起,且持續更新中。官方已針對地質鬆動地區加強巡邏,並呼籲居民避免進入老舊建物與山區災區。

專家分析此次菲律賓地震成因 恐為更大主震的前奏

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這次 菲律賓宿霧地震是由「菲律賓大斷層」引發的極淺層強震,屬於高能量釋放事件。他強調,這起 6.9 強震很可能只是前奏,未來一週仍有發生更大主震的風險

地震專家郭鎧紋
地震專家郭鎧紋

本次地震關鍵特徵

項目資訊說明
發生時間2025 年 9 月30日 晚間 9:59
地震規模6.9
震源深度約 5~10 公里(極淺層)
能量釋放估算相當於 11.3 顆原子彈同時爆炸
主因菲律賓大斷層活動
類型垂直斷層錯動、快速滑移
10/1菲律賓地震

專家郭鎧紋警告:未來仍有規模6以上餘震可能

  • 這起地震可能是「前震」,真正的主震仍未發生
  • 菲律賓地區板塊結構複雜,地震與火山活動具連鎖風險,一週內可能再出現規模 6 以上主震
  • 斷層系統與馬尼拉海溝、菲律賓海溝三大構造連動,活動頻繁;火山地震帶從印尼一路延伸至台灣蘭嶼、綠島,需提高警覺

郭鎧紋強調:「從 2013 年宿霧規模 7.1 的案例來看,本次情況並不罕見,更大的震央活動仍可能出現。」

此次菲律賓地震會影響台灣嗎?氣象署最新說明出爐

雖然這起菲律賓宿霧 6.9 強震規模不小,但中央氣象署表示,地震發生位置與台灣有一定距離,加上震央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內部活動,屬於區域性地震,因此 對台灣本島無直接影響,也未引發海嘯威脅

然而,由於該板塊系統與台灣地殼互動頻繁,仍建議持續觀察區域地震變化,並做好基本防災準備!

地震專業背景簡述

  • 地震位置:菲律賓海板塊隱沒至巽他板塊的交界帶
  • 板塊隱沒速度:約每年 100~107 毫米
  • 地質特性:屬於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的聚合邊界
  • 與台灣關聯:與琉球島弧系統相連,具潛在地質互動性

若近期前往菲律賓,建議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前往宿霧與周邊餘震頻繁地區
  • 下載當地災防通報或氣象 App,接收最新警示
  • 保持手機電量與通訊暢通,設定緊急聯絡人
  • 隨身攜帶護照、現金、緊急用品以備不時之需

全球地震頻率明顯上升 專家:未來規模8以上恐成常態

近年來,強震發生頻率持續上升,引發地震學界關注。根據地震統計數據顯示,僅 2025 年 九個月,全球規模 6 以上的地震次數 就已超越整個 2024 年總數,不僅數量增加,分布地區也更廣泛,顯示地球可能正邁入新一波地震活躍期。

這起菲律賓宿霧地震發生時機點,正值全球板塊活動增強階段,引起學者示警:「這不只是單一事件,而是活躍期的縮影。

近一年地震頻率變化比較

年份規模6以上地震次數
2024年約100起
2025年(至9月底)已達108起
2024、2025地震頻率次數比較

專家觀點整理

地震學者指出,全球地震活動確實明顯增加,並非僅是人們的主觀感受。像是菲律賓、印尼、南美洲、阿拉斯加等環太平洋地震帶,近期皆明顯進入活躍期。

未來規模 7 至 8 級以上的強震預料將更為頻繁,值得持續關注。而與本次菲律賓地震類似的斷層構造,也可能出現在日本、智利以及台灣東部外海等地

郭鎧紋表示:「2025年才剛過三季,全球強震就已爆量,這代表地球正在回到高活動循環。」

你準備好了嗎?地震防災包這樣備才安心

每一次強震發生後,才驚覺「什麼都沒準備」的人,其實不在少數。與其臨時慌亂,不如平時就備好一個 地震防災包,放在門口或床邊,一旦緊急撤離,也能穩住基本生活需求。以下是地震時可隨手帶走的基本防災用品建議:

分類建議物品
重要文件身分證、健保卡、護照、提款卡、現金
通訊工具行動電源、手機、電池
照明器具手電筒、小型LED燈、備用電池
衛生用品濕紙巾、酒精、口罩、毛巾、簡易盥洗用品
飲食補給瓶裝水(至少1公升)、高熱量乾糧(能量棒等)
緊急醫藥個人常備藥品、OK繃、止痛藥、口罩、體溫計
其他備品哨子、小型收音機、雨衣、保暖毯、小刀具等
地震防災包準備清單

小提醒:防災包內容建議每半年檢查更新一次,確保食物與藥品不過期,電池保持電量。【這些準備可能不會每天派上用場,但一旦需要,它能救你一命,也能給家人一點安心。】

結論:地震不是一次性的事,防備該從日常開始

這次強震只是提醒我們,大自然的變動從不會事先通知。災後的重建很艱難,而我們能做的,是在平常就把防災準備放在心上。不是恐慌,而是多一分準備,少一分遺憾!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新聞資訊,請關注《新識界》,提供你最新、最即時的消息。

延伸閱讀:
土耳其地震現況:8/10規模6.1強震釀1 死29傷,救援行動最新進度
新疆地震規模7.1強震!年前地牛翻身零下11度居民無家可歸!
日本石川地震規模達7.6!毀滅性震驚全國、傷亡慘重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