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7/2025 05:19

大罷免前童子賢點名砲轟傅崐萁:救災捐款遭「轉一手」變縣長政績

大罷免前童子賢點名砲轟傅崐萁:救災捐款遭「轉一手」變縣長政績

目錄

在罷免傅崐萁進入倒數階段之際,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公開控訴,2018 年花蓮地震善款遭花蓮縣政府「轉一手」處理,變成縣長傅崐萁的政績宣傳,引發爭議。此舉不僅挑戰傅崐萁的政治誠信,也使這場「大罷免」更具問責意味。花蓮議員與企業相繼聲援童子賢,批評縣府長年處理善款不透明,導致災民與企業傾向「繞過政府,自己動手救災」,凸顯地方治理信任危機。

「大罷免」前夕童子賢表態支持罷免傅崐萁

「大罷免」前夕童子賢表態支持罷免傅崐萁
童子賢(左)公開表態支持罷免傅崐萁

隨著「罷免傅崐萁」案進入倒數階段,將於 7 月 26 日正式投票,花蓮政壇風雲再起。身為和碩科技董事長、長期關心公益的企業家,童子賢罕見公開表態力挺罷免行動,並揭露一起震撼社會的善款處理爭議。

童子賢指出,自己在 2018 年花蓮地震後,代表個人與企業捐出大筆善款原本用於協助受災學校與重建工作,卻被花蓮縣政府要求將資源集中統籌處理。他批評縣府此舉將企業捐款「政治化包裝」,最終善款被宣稱為「縣長特別給的」,變成傅崐萁的政績宣傳工具

這番言論一出,立刻在網路與政界掀起熱議,也為即將到來的「7/26大罷免」增添濃濃的火藥味。童子賢的發言被外界視為企業界罕見介入地方選舉議題,更可能牽動花蓮地方政治板塊的劇烈變動。

【延伸閱讀】7/26大罷免懶人包

童子賢捐 7000 萬 救災善款被縣府拿去「多繞一手」邀功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日投下政治震撼彈,公開控訴自己在 2018 年花蓮地震後捐出的 7000 萬元善款,遭花蓮縣政府「多繞一手」處理,最終變成縣府高層對外宣稱的「德政」,與原意嚴重背離。

童子賢透露,當年原本打算將善款直接提供給花蓮在地學校與災民重建使用,但卻被縣府要求「不得自行發放」,必須交由政府統籌。他指出:「後來我們才發現,這些款項變成縣長面對災民時宣稱『是政府特別幫你們爭取的』,甚至貼上自己的名字發放,原本純粹的公益,卻成了政治包裝。」

此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特別是在「罷免傅崐萁」投票即將登場的敏感時刻。許多網友與企業人士對童子賢的爆料表示支持,認為花蓮縣政府長期「借公益邀功」、「不透明處理善款」的問題早已存在,只是這次被一位重量級企業家公開點破。

事件引爆後,花蓮縣政府與傅崐萁本人迅速反擊,否認指控並揚言提告。童子賢則強調,事件發生於傅崐萁任內,與現任縣長無關,呼籲縣府「不要對號入座」,更表示不怕查證,願意公開更多細節。

花蓮縣府:拿出事證否則提告,童子賢:是在傅崐萁任內

在童子賢公開爆料 2018 年花蓮地震善款被「轉一手」後,花蓮縣政府與傅崐萁本人迅速做出反擊。現任縣長徐榛蔚出面召開記者會表示,童的說法「子虛烏有」,並要求對方24 小時內公開道歉,否則縣府將依法提告。她甚至強調,若有證據證明是她下令,「願辭縣長」以示負責。

但童子賢隨即澄清時間點,強調此次事件是發生在 2018 年 2 月 6 日花蓮強震發生後,當時的花蓮縣長為傅崐萁,並非現任縣長徐榛蔚。他反嗆縣府:「不要對號入座」,更暗批縣府與傅崐萁陣營「時空錯置」,刻意模糊焦點。

對此,傅崐萁則反控童子賢「為選舉操作」,要求他「拿出具體事證」,質疑其指控動機不單純。整起事件在「大罷免」倒數前夕爆發,引發社會與媒體高度關注,也使政治攻防全面升溫。

花蓮議員胡仁順挺童:不是個案,企業早已對縣府失望

花蓮議員胡仁順挺童:不是個案,企業早已對縣府失望
花蓮議員胡仁順挺童:不是個案,企業早已對縣府失望

針對童子賢揭露花蓮縣政府要求善款「轉一手」的指控,花蓮縣議員胡仁順公開聲援,強調這絕非單一事件。他指出,早在 2018 年 0206 花蓮大地震後,地方與企業就逐漸對花蓮縣政府的善款處理方式失去信心。

胡仁順表示:「不是只有童子賢,連台積電與慈濟這樣的指標性機構,也都不再選擇透過花蓮縣政府捐款。」他指出,過去災後多數企業會將資源交由政府協助分配,但現在越來越多單位採取「自己來」的方式,直接派工班修繕房屋,或乾脆整棟蓋好再交付災民,就是為了避免中間層層繞手、遭到政治操作。

例如,台積電在 0206 地震後原本選擇透過捐款協助花蓮重建,但後來轉向自行成立慈善工班執行救援行動。到 2022 年 0918 池上地震、2024 年 0403 地震時,台積電由董事長張淑芬親自前往災區勘災,並以「不繞一手」的方式安排修繕作業,完全跳過地方政府系統

慈濟則更早採取相同模式。胡仁順指出:「慈濟在花蓮深耕多年,從不將捐款交給縣府,而是直接援建學校、中繼屋等災後設施。」在 0403 地震後,慈濟也主導建設重慶市場後方的中繼屋,強調不讓善舉變成縣府政績秀的一部分。

胡仁順批評,花蓮縣政府早已在企業間建立「不透明」、「愛邀功」的惡名,讓許多民間團體與企業紛紛繞道而行,自己派人、自己蓋屋,災民也寧可自己找人修,不再寄望縣府協助。他直言:「這樣的結果,不是災民不願相信政府,而是政府讓人無法相信。」

這些企業與地方真實經驗,不僅強化了童子賢的爆料可信度,也凸顯花蓮在善款信任上的長期破口,正隨著「大罷免」的聲浪再度被放大檢視。

花蓮過去善款爭議累積已久

事實上,花蓮縣政府在救災善款處理上的爭議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社會對其公信力的質疑可追溯至 2018 年花蓮 0206 強震。

根據花蓮議員胡仁順指出,當時縣府一次收下高達 27 億元善款,但後續的資金運用卻引發極大爭議。外界批評縣府將大量善款用於非直接救災項目,包括補貼石材業損失、製作光碟宣傳大禮包、甚至用來修繕縣府機關建築物等。

更具爭議的是,時任縣長傅崐萁當年邀請張善政擔任「善款委員會召集人」,卻始終拒絕公開每月的善款流向明細,導致捐款人的信任快速流失。

知名網紅與民間捐助者如 486先生、館長 等,皆在事件爆發後公開嗆聲、要求縣府退款,並在社群媒體掀起一波「退捐潮」,引起輿論譁然。

這些不良記錄,讓民間與企業對花蓮縣政府的善款處理方式早就心生疑慮

大罷免關鍵時刻,善款爭議會撼動傅崐萁花連王地位嗎?

童子賢在「7/26大罷免」倒數前夕揭露 花蓮善款處理黑幕,指控傅崐萁任內將企業捐款「轉一手」,包裝為縣長政績,引發社會譁然。這不僅是單一事件,更牽動了整個花蓮地方政治對「誠信」、「問責」的信心危機。

這場善款爭議是否會成為壓垮其政治威信的最後一根稻草,答案將交由選民決定。大罷免不只是投票,更是一場針對制度透明與問責精神的民主。

罷免傅崐萁」已不再只是政黨攻防,而是一場關於政治誠信、公眾信任與善款透明度的集體檢驗。這場大罷免,選民所投的,不僅是一張選票,更是一種明確的訊號:地方治理不能只靠形象操作,而必須回應真實民意,正視問責制度。

【延伸閱讀】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