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新銀行帳戶被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不少民眾發現帳戶在毫無通知下遭銀行凍結。實際上,包含合庫、兆豐等多家銀行也已啟用AI風控,只要符合某些條件,帳戶就可能被凍結。對此,金管會已要求銀行提升精準度,避免一刀切。
台新銀行帳戶被鎖災情不斷,AI打詐被批:「擾民」
近期多位民眾反映,台新銀行帳戶無預警遭凍結,引發大量抱怨聲浪。即使是薪轉戶、定存戶、交割帳戶,只因半年未交易、或單筆轉帳異常行為,就被系統判定為異常。
社群平台上更出現多張照片,顯示用戶無法轉帳、提款,甚至需要親赴分行解釋資金來源。有網友諷刺:「防詐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錢鎖起來。」
台新銀行表示,此為協助政府打詐所設立的風控機制,雖有助防堵可疑帳戶,但坦承將檢討並調整做法。對此,金管會已介入要求銀行不得一刀切,凍結前應先通知用戶。
不只台新!「這些情況」也可能導致帳戶被銀行凍結
近年來,隨著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台新銀行與多家金融機構陸續強化帳戶風控機制,針對可能被不法集團利用的人頭帳戶進行管理。根據各家銀行採用的 AI 模型與內部規則,只要符合某些交易特徵或資金狀況,帳戶就可能被系統自動凍結。
以下是常見的銀行帳戶凍結原因與風控條件,民眾若不慎觸發,將可能影響提款、轉帳等基本功能。
常見的銀行帳戶凍結原因
以下是多數銀行普遍採用的風控標準,若帳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系統可能自動暫停轉帳與提款功能:
- 半年以上未交易,帳戶變為靜止戶
若帳戶超過半年無任何存提款或轉帳動作,銀行會視為不活躍帳戶並凍結交易功能,保障資金安全。 - 帳戶餘額長期偏低(如低於新台幣1,000元)
長期低餘額帳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被銀行限制或鎖定服務。 - 資金快進快出
資金剛轉入帳戶後立即提領,銀行會判定為異常交易,進行凍結防範。 - 單筆大額轉帳但無明確資金用途或來源
銀行基於洗錢防制法規,要求說明資金來源與用途,無法說明帳戶將被凍結。 - 帳戶未設定自動扣繳或薪轉功能
無薪轉或自動扣繳,增加帳戶被列為風險帳戶的可能,。 - 頻繁異常交易或多重帳號開立
短時間內多開帳戶,或高頻率大額交易被視為可疑。 - 司法機關要求或法律調查
涉案資金需依法凍結,銀行配合司法單位封鎖帳戶。 - 銀行AI風控系統誤鎖
為打詐而使用AI判斷,誤封正常帳戶,需要本人臨櫃說明解除凍結。 - 客戶資料不完整、聯絡不上,或被列入黑名單
銀行依規定對疑似風險客戶採取限制行動。
這些特徵容易與人頭帳戶或詐騙金流行為重疊,因此被銀行視為高風險徵兆。即使帳戶屬於合法用途,只要交易模式與系統偵測條件吻合,也可能誤中警示,造成正常金融操作受限。
哪些銀行帳戶也可能被凍結?常見條件與原因
銀行名稱 | 主要帳戶凍結條件或風控機制 | 是否通知用戶 |
---|---|---|
台新銀行 | 半年未交易、AI偵測異常交易行為 | 有時無預警 |
合作金庫 | 餘額長期低於新台幣1,000元將自動結清帳戶 | 有通知 |
兆豐銀行 | 快進快出、大額異常交易啟動人工審查 | 部分會通知 |
國泰世華銀行 | 內部AI模型判斷異常交易 | 通常有簡訊或電話通知 |
中國信託銀行 | 智能風控監控異常轉帳、大量資金進出、可疑連結帳戶 | 有通知 |
富邦銀行 | AI+人工審查異常登入及資金流動即時封鎖 | 通常會通知 |
聯邦銀行 | 疑似詐騙態樣人工判斷凍結帳戶 | 多數會通知 |
玉山銀行 | 短期大量轉帳、可疑金流啟動即時封控系統 | 有通知 |
凱基銀行 | 快進快出、可疑IP登入與交易行為結合分析 | 依個案通知 |
中華郵政 | 長期不動或可疑資金流動限制部分功能 | 通常會簡訊通知 |
銀行帳戶被鎖怎麼辦?要帶什麼?怎麼解鎖?
若銀行帳戶被鎖,應儘快聯絡銀行客服確認凍結原因,並依指示前往分行處理。
大多數情況需本人親自臨櫃,並準備以下資料:
- 身分證+第二證件(如健保卡或駕照)
- 存摺或提款卡
- 與帳戶交易相關的金流證明,如:薪資單、轉帳紀錄、合約、收據等
- 若為他人代辦,須提供雙方身分證與授權書
現場由行員核對資料後,通常能立即解鎖帳戶;如涉及進一步審查,可能需等待 1~5 個工作天。
建議事前電話聯繫客服,確認需備文件與分行處理時間,避免白跑一趟。
金管會:應給予說明機會「不得一刀切」
針對近期「台新銀行帳戶被鎖」事件引發社會關注,金管會已出面要求各銀行即刻檢討風控機制,強調不得僅依 AI 模型或系統偵測,就直接凍結帳戶。
金管會指出,除非帳戶已被警方列入詐騙名單,或經多次聯絡無回應,否則銀行在凍結帳戶前應先通知用戶,不得一刀切處理。金管會也呼籲各行庫落實「比例原則」,避免將正常帳戶誤判為高風險。
此外,主管機關要求銀行應優化 AI 模型判準,強化人工覆核程序,並研議設立「快速解鎖通道」,讓誤鎖帳戶能在用戶提供資料後迅速恢復功能,以降低民怨與作業壓力。
總結:銀行防詐 VS 用戶權益,銀行與監管機構須共同拿捏平衡
隨著詐騙手法日益複雜,金融機構透過 AI 強化風控成為趨勢。然而從「台新銀行帳戶被鎖」事件延燒來看,過度依賴系統判斷、未事先通知用戶,已造成大量一般帳戶遭誤鎖,引發民怨。
金管會已明確要求各銀行不得一刀切凍結帳戶,應遵循比例原則,並建立「快速解鎖」通道,降低不便。民眾也應主動管理自身帳戶狀態,定期交易、綁定薪轉或使用自動扣繳,以避免被系統誤判為異常帳戶。
帳戶安全固然重要,但如何在防詐與保障用戶金融權益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金融監管與銀行營運必須正視的課題。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新聞消息,請關注新識界,提供您最新的即時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