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2025 15:46

國高中10點上課附議破萬 網:上班也可以聯署改10點到下午四點嗎?

國高中10點上課能通過嗎?網友:上班也可以聯署改10點到下午四點嗎?

「學生要睡飽,還是要準時畢業?」台灣近期一項「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 10 點到 16 點」的提案正在進行中,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社群瞬間炸鍋,短短幾天連署就突破萬人,讓教育部不得不正面回應。

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到10點?連署成案、教育部須在11月前回應

這項由民間發起的提案,於 2025 年 9 月 9 日上架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主張「將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 10 點至下午 4 點」,以改善學生普遍存在的睡眠不足問題,進一步提升身心健康與學習效率。

9 月 12 日正式通過檢核、附議破萬,進入「等候機關回應」階段。根據平台規定,教育部必須在 2025 年 11 月 14 日前給出正式說明

國高中改10點上課,教育部回應:教育部指出,本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後續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彙整資料,將送交國發會,並邀集專家學者研議,並依照規定於11月14日前完成具體回應。

支持10點上課理由:讓青少年多睡一點,憂鬱與自傷風險也會降

主張延後上課的聲音指出,台灣青少年長期面臨「慢性睡眠剝奪」,上課時間太早與生理時鐘不合,導致精神不濟、注意力低落、甚至憂鬱、自傷風險增加。部分研究也指出,晚點上課能幫助改善學習效率與心理狀態。

以國際案例為例

  •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高中不應早於 8:30 上課
  • 加州立法:高中不得早於 8:30、國中不得早於 8:00
  • 多項國際研究也指出延後上課有助提升睡眠與白天學習狀態
國高中改10點上課

反對聲浪:課綱不動只是換個時間壓縮學習,根本沒用!

不少教育界人士、家長團體則持保留態度,認為此舉若未同步調整 108 課綱,將導致教學時間不足,變相壓縮課程、補課、作業壓力加倍。另有意見指出,學生晚睡成習慣,改再晚也沒用。

延後時間衝擊範圍包括

  • 補習、社團與運動隊活動時間
  • 家長接送與家庭作息
  • 師資排課與學校行政流程
  • 午餐與交通高峰錯位

網友從教育體制罵到上班族「也想改10點上班!」

這次投票在各大社群平台上讓網友熱議不斷,整體這次「國高中10點上課」提案在 Dcard、Threads、PTT 等社群平台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回應踴躍,整體意見大致分為三類:

支持派:「小孩真的該多睡點,不要再當升學機器」

網友A:

08點上課是有些太早,尤其是還有交通時間的問題,不過,一下子改到十點,也有些個太過,是不是應該先從改成八點半或是九點上課開始試行?

網友B:

「國高中生10點上課,還我兒子清醒的頭腦」

反對派:「10點上課,學生根本起不來」

網友C

「晚上不睡覺,那來睡眠不足?什麼歪理」

網友D:

「玩遊戲玩到不想睡覺,第二天當然起不來,你可以試辦看看,10點上課,學生還是起不來」

網友E:

都不要念書就沒這問題,日子太安逸下的不思進取 晚上課是半夜都在玩遊戲,導致爬不起來吧~ 認真進取的還是會正常時間開始讀書。

吐槽派:「不如上班族也改10點?」

網友F:

「在家自修最爽,長大直接到人力派遣公司報到🤣」

網友G:

「晚上追劇到12點,早上睡到自然醒,將是世界上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

網友H:

「想當年5點就得起床…不了解現在課綱情形….上班也可以聯署改10點到下午四點嗎?

國高中改10點上課

改成10點上課後,課綱與師資能撐得住嗎?

教育部對此案回應儘管「讓學生多睡一點」的想法獲得不少支持,但實際落地層面卻遠比想像中複雜。

教育部對此案回應表示,尊重學生睡眠健康的初衷,但若要改動作息時間,勢必要全面評估課綱、師資、行政與家長層面的配套措施,才能確保教學品質不受影響。具體挑戰包含以下幾點:教育部對此案回應強調「尊重學生睡眠健康,但需評估全面配套」,包括:

課綱與學分壓力仍在

根據目前 108 課綱,高中三年必須修習 180 至 192 學分,換算下來平均每週需上約 30 節課。

但若將每日上課時間從 8 點延後至 10 點,每天恐減少約 2 節課,整體時數將從每週 30 節降為約 25 節,在未同步調整課綱規範下,恐怕無法完成學分要求,導致教學時間壓縮、課程密度增加。

師資編制與授課安排受衝擊

節數減少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授課鐘點與學校的人力編制安排,特別是代課與部分鐘點教師,未來可能面臨聘用壓縮。教師排課也需大幅重整,若無妥善規劃,容易造成課程擁擠或授課品質下降,進一步衝擊教育現場的穩定性。

家長接送與學校作息同步也需配套

除了校內問題,延後上課時間也意味著家長接送時段、學校午餐安排、課後活動與補救教學時程全數得調整。部分家長擔心,若學生 10點 才上課、家長卻 8 點就需上班,會出現「空窗照顧時段」,反而造成新的家庭壓力。

學校端也可能面臨行政流程重編、教師進退場時間錯位等問題,整體配套難度不容小覷。

折衷方案成共識?中間派主張「不是不能改,但10點太激進」

在支持與反對聲音之外,部分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家長也提出了較為折衷的建議。他們認為,延後上課的確有其必要性與潛在益處,但「10點」這個時間點過於激進,實務上難以推動,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制度性混亂。

漸進式調整更實際

多數中間派建議,應先從取消早自習、調整第八節課彈性出發,或將上課時間延後至 8:30 或 9:00,逐步觀察成效再做調整。這樣能在不大幅擾動課程與師資安排的前提下,先行改善學生睡眠情況,也有助於降低社會阻力。

引進彈性課程與自主學習機制

也有校長提出,與其延後整體作息,不如進一步擴大彈性學習與自主選課制度,讓學生可依照生理與學習節奏調整時間。這在國外多數高等教育階段已行之有年,若能導入高中端,也許能緩解傳統教學時間的僵固問題。

重探108課綱負擔本身才是關鍵

不少教育界人士更指出:「問題不在幾點上課,而是課綱太重。」目前高中課程普遍反映學習壓力大、進度緊湊,若不從源頭鬆綁學分與必修要求,單純延後上課時間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造成更多「補課、趕課」惡性循環。

結語:10點上課到底可不可行?不是學生說改就改

總結來說,「國高中10點上課」這項提案目前雖已成案並突破萬人附議,但尚未有任何具體政策推動,仍在教育部與專家學者的研議與評估階段。

小編覺得,這波聲量最大的支持者,應該還是學生族群本身,畢竟誰不想多睡一點、少趕早八?但回到現實層面,這可不是單純調個鐘就好,從課綱、學分、師資到家庭配套,每一塊都要動起來,牽一髮動全身。

不論最終是否採納,這場討論已經讓社會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否該更貼近學生的身心發展?未來能不能有更有彈性的學習模式?這才是更重要的下一步。

想掌握更多話題觀點與最新社會動態,持續鎖定《新識界》,帶你關注每一則影響未來的關鍵討論。

延伸閱讀:地震 APP 推薦「這 1 款」網大讚超強?17 歲高中生自主研發!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