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25 22:48

立百病毒(Nipah virus)是什麼? 立百病毒感染症狀、傳染途徑與防治方法

立百病毒(Nipah virus)是什麼? 立百病毒感染症狀、傳染途徑與防治方法

這幾天立百病毒(Nipah virus) 再次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關注焦點。這種病毒引起的 立百病毒感染症,致死率高達 40%~75%,並已在多個國家出現疫情。本文將整理 立百病毒傳染途徑、立百病毒症狀、治療方式,以及 台灣、韓國、印度 等地的防控情況,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資訊。

什麼是立百病毒感染症?

立百病毒感染症是一種由立百病毒引起的 人畜共通傳染病,最早於 1998 年在馬來西亞被發現。感染者症狀多樣,從輕度的呼吸道感染,到嚴重的腦炎甚至死亡都有可能。由於目前尚無疫苗與特效藥,立百病毒被列為 高危險病原體,受到各國嚴格監控。

立百病毒傳染途徑

立百病毒的主要宿主是果蝠,人類可能透過以下方式感染:

  • 直接接觸動物:接觸被感染的豬或果蝠分泌物。
  • 食物污染:飲用未經加熱處理的椰棗汁、果汁,或被蝙蝠污染的水果。
  • 人傳人:患者的體液、飛沫或醫療照護過程中皆可能傳播。

醫護人員、畜牧業工作者、果農 皆是高風險族群。

立百病毒症狀

感染後潛伏期大約 5~14 天,常見症狀包括:

  • 初期:發燒、頭痛、喉嚨痛、呼吸困難、頭暈、嗜睡。
  • 中期:精神錯亂、意識不清。
  • 嚴重期:腦炎、抽搐、癲癇、昏迷,甚至死亡。

部分患者可能無症狀,但仍可能在康復後留下 神經系統後遺症,如人格改變或癲癇發作。

立百病毒台灣的防疫狀況

目前 台灣尚未出現本土立百病毒感染案例,但因周邊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度、孟加拉皆曾爆發疫情,台灣 CDC 已將立百病毒列為需關注的 人畜共通新興傳染病

目前疾管署建議的防疫重點包括:

  • 避免接觸果蝠及流行區豬隻
  • 不食用可能受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及椰棗
  •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及食用清洗乾淨的水果
  • 接觸動物時採取防護措施,如戴手套、口罩
  • 醫療院所落實感染管制,避免接觸患者體液並做好手部消毒
  • 建立實驗室檢測能量(PCR 與血清抗體檢測)。

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若國際疫情有變化,台灣不排除將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並持續觀察國際疫情動態。目前疫苗與特效治療尚未普及,國內主要以監控和防範為主。

立百病毒韓國與南韓疫情

2025 年 9 月 8 日,南韓疾病管理廳(KDCA) 正式宣布將 「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這是該國《傳染病防控法》中最高等級的警戒措施。原因在於立百病毒的致死率極高,約 40% 至 75%,並具備跨國傳播風險。

目前 南韓尚未出現本土立百病毒感染病例,但為防範疫情輸入,當局已將 印度與孟加拉 指定為檢疫管理地區。所有自這兩國入境的旅客都必須完成健康申報,一旦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需立即申報並接受檢疫。若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將立即進行 隔離、接觸者追蹤與流行病學調查

南韓同時加強實驗室檢測能量,設立高安全等級實驗室,以因應可能出現的病例。考量病毒可經由 果蝠、豬等動物傳播,並可能透過 受污染食物、體液以及人傳人 擴散,官方已全面提升醫院監測與防控層級。

立百病毒印度與其他國家

印度與孟加拉 是立百病毒疫情最常見的地區,多次爆發群聚感染。印度政府近年強化醫療監測、禁止販售未經處理的椰棗汁,以減少病毒傳播風險。印度與孟加拉疫情持續升溫

  • 印度:2024 年通報 2 人死亡,2025 年新增 4 例,其中 2 人死亡。
  • 孟加拉:2024 年出現 5 例,2025 年新增 3 例,且全數死亡。

立百病毒疫苗與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 立百病毒疫苗 或特效藥,但科學家正積極研發。治療主要是針對症狀進行支持性療法,包括控制發燒、維持呼吸功能和預防並發症。感染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重症監護來處理腦炎、癲癇等併發症。

現階段治療方式以 支持療法 為主:

  • 穩定呼吸與心跳
  • 預防併發症
  • 加強營養與水分補充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立百病毒列入研發藥物和疫苗的重點疾病清單,但至今仍處於研究和開發階段,尚無獲批商用疫苗。防疫上強調避免接觸果蝠和受感染的動物,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水果和椰棗汁,並做好個人衛生。

南韓和台灣疾病管制單位均強調,目前只能透過早期發現、隔離、接觸者追蹤及嚴格感染控制來防範疫情擴散。由於 致死率極高,預防遠比治療重要。

如何預防立百病毒感染?

  • 避免接觸蝙蝠、豬等高風險動物。
  • 不飲用未經加熱的椰棗汁與果汁。
  • 注意手部衛生與個人防護。
  • 醫護人員應做好防護裝備,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結語:立百病毒全球關注的高危險傳染病

立百病毒感染症 具有高致死率與跨國傳播風險,雖然 台灣目前尚未出現病例,但南韓、印度等地的疫情提醒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在疫苗尚未研發成功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預防感染、避免高風險接觸。持續關注 立百病毒症狀、傳染途徑、防治進展,是守護自身與公共安全的關鍵。

相關延伸話題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