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晚間,反共網紅「閩南狼」公開對話截圖與影片,指控「八炯」曾私下研究納粹群眾動員、甚至構想建立「納粹衝鋒隊」,八炯隔日拍片致歉。
事實上,八炯自成名以來爭議不斷,從影片內容真偽、網路動員手法,到與藝人、政治人物的公開衝突等等,全都曾掀起熱議。
以下透過完整時間軸與類型分析,帶你一次看懂八炯的爭議全貌!
八炯是誰?八炯爭議主軸

- 本名:溫子渝
- 出生:1994 年,花蓮縣新城鄉,太魯閣族原住民
- 學歷: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
- 起點:2018 年前,頻道主打花東旅遊、美食 Vlog
- 轉型:2018 年後全力轉向兩岸與國際政治評論,語氣犀利、立場明確反共
- 成名關鍵:多次拍片點名藝人、網紅涉統戰,與小粉紅直播辯論,並在 2024 年推出《中國統戰紀錄片》系列
- 爭議特色:直白攻擊式語言、標籤化對手、直播與街頭結合製造衝突話題
延伸閱讀:德國在台協會臉書被灌爆!八炯納粹惹議、朱立倫事件超雙標?
八炯爭議時間軸(2018–2025)

2018 起|YT影片風格轉向、爭議升溫
- 從介紹美食旅遊,轉為評論中共與台灣政治,語氣犀利、常使用強烈標籤(如「舔共」、「毒瘤」)攻擊不同立場人士,被批煽動情緒、加深社會對立。
2023–2024|《中國統戰紀錄片》走紅、方法論爭議
- 拍片揭露中共透過邀約、資源、金錢統戰台灣藝人與網紅,影片爆紅破 200 萬觀看。
- 爭議點:手法被質疑有「設局套話」「斷章取義」,影片中當事人與陸方否認內容、指八炯是在進行「認知作戰」。
- 八炯被要求公開完整錄音檔以證明真實性,但遲未提供,引發外界質疑。
2024/12–2025/01|「20 萬台人持中國身分證」數據爭議
- 片中提及「20 萬人」論述引發關注。內政部與移民署、調查局後續說明:實際「名單不到 10 人」層級,並約談 30 多人釐清;另稱掌握台灣 3–5 間公關公司疑協助代辦。此為其資訊準確度代表性爭議。
2025/03|街頭對嗆與法律糾紛延燒
- 多次在罷免、抗議現場與不同立場人士對嗆,包括與「歷史哥」等人互罵,甚至爆發肢體推擠,延伸為誹謗、妨礙名譽等官司。
- 被質疑利用現場衝突炒作流量、製造敵我對立。
2025/05/27–05/29|「館長赴陸義烏帶貨」指控遭反駁與質疑
- 八炯發布錄音影射「館長」赴義烏做跨境電商並帶網紅賺錢;館長反嗆「台胞證都還沒辦好」,網友也指出疑似將陳之漢與另一位義烏台商混淆,指控失準。
2025/07/26 後|第一波「大罷免」失利,直播互嗆擴散
- 罷免案全數失敗當晚開直播看票,被鍾明軒進場斗內嘲諷;雙方從 2024 年延燒的互嗆再度升溫,顯示八炯長期在網路輿論戰中的高攻擊性風格。
2025/04/19 → 2025/08/03–04|符號爭議到「納粹」爆點
- 閩南狼指八炯私下研究納粹動員手法、構想建立衝鋒隊、甚至在 4 月 19 日凱道活動使用「納粹老鷹」視覺。
- 八炯稱是長期被污名化後的私下自嘲,公開道歉並承諾減少線下活動、專注網路反共。
八炯爭議背後,其實就這四種套路

雖然八炯的爭議事件五花八門,但細看下來,其實大多繞不開幾個固定模式。也能看出爭議之間的共通點與累積效應。以下用四大類型,帶你拆解八炯爭議的核心。
1. 激進語言與符號政治
- 特徵:用詞尖銳、標籤化對手,並在行動與視覺設計中使用具爭議性的歷史符號。
- 代表事件:
- 2025/08/03–08/04 納粹衝鋒隊爆料:被閩南狼指私下研究納粹動員、構想建立衝鋒隊。
- 2025/04/19 凱道活動:使用被媒體形容為「納粹老鷹」的視覺,引發符號政治爭議。
- 影響:短期內可凝聚同溫層支持,但易引發中間選民與盟友疏離,甚至牽連國際機構(德國在台協會)。
2. 資訊真偽與證據透明度
- 特徵:影片與發言涉及敏感數據與指控,但原始證據公開有限,易被質疑。
- 代表事件:
- 《中國統戰紀錄片》(2023–2024):被批「設局套話」「斷章取義」,多方要求公開完整錄音未果。
- 2024/12–2025/01「20 萬人持中國身分證」爭議:官方澄清實際不到 10 人,數據落差引爭議。
- 影響:公信力受損,政治對手與媒體會以此作為質疑其論述可信度的依據。
3. 街頭行動與衝突直播
- 特徵:積極參與實體抗議、罷免等行動,並結合直播創造話題與流量。
- 代表事件:
- 2025/03 與「歷史哥」街頭對嗆:發生肢體推擠,延伸誹謗與妨害名譽官司。
- 2025/07/26 罷免失利直播互嗆:鍾明軒斗內嘲諷引爆再度交鋒。
- 影響:支持者視為「衝鋒陷陣」;反對者批評為娛樂化、戲劇化政治運動,加劇社會撕裂。
4. 網路動員與霸凌爭議
- 特徵:透過社群號召粉絲攻擊、抵制異議者,行動集中且持續性高。
- 代表事件:
- 長期對藝人、網紅與政治人物發動輿論攻擊,如鍾明軒案。
- 粉絲在社群平台與商家頁面留言施壓,部分當事人形容為「網路霸凌」。
- 影響:形成強烈陣營對立,對反共運動形象產生反噬效果。

20個八炯爭議相關問題FAQ
Q1. 八炯是誰?
八炯,本名溫子渝,台灣 YouTuber,原住民出身,因反共政治評論與揭露中國統戰手法而知名。
Q2. 八炯主要爭議有哪些?
包括語氣激烈、影片剪輯遭批斷章取義、現場行動引發衝突、網路霸凌異己,還被爆私下研究納粹操控手法,引發輿論炸鍋。
Q3. 炯為什麼被指控「模仿納粹」?
反共盟友「閩南狼」爆料他曾主張成立類似納粹衝鋒隊的組織,還在集會中使用納粹符號,疑似以納粹操控群眾手法為研究對象。
Q4. 八炯對納粹指控有什麼回應?
他坦承有過「我就是納粹」的玩笑話,但強調是朋友間自嘲,並公開致歉,承諾會減少極端行動。
Q5. 八炯拍攝的《中國統戰紀錄片》有什麼影響?
該片揭露統戰滲透引發廣泛關注,也引發資訊真實性與片段剪接的爭議,牽連數位台灣藝人與網紅。
Q6. 八炯在政治運動中發生了什麼衝突?
他曾在罷免、示威現場與不同立場群眾爆發口角甚至肢體衝突,被批煽動對立。
Q7. 八炯為何被批評操弄認知、製造社會分裂?
因長期使用激烈措辭與標籤化語言,被質疑透過情緒操作、放大仇恨來聚攏支持者,壓縮公共討論空間。
Q8. 德國在台協會社群為什麼被網友刷屏?
因他涉及納粹風波,網友要求該機構出面表態,譴責納粹相關言論,並質疑其對不同事件標準不一。
Q9. 八炯的言行對反共陣營有何影響?
造成盟友決裂、路線分歧,讓「反共」標籤被貼上極端、操弄民情標籤,引發價值分歧,引發內部信任危機。
Q10. 八炯為什麼會突然爆紅?
因他敢於直言、火力全開揭露中國統戰行動,加上議題新穎、風格強烈,影片迅速引發病毒式擴散。
Q11. 八炯和哪些網紅有公開衝突?
八炯與「閩南狼」陳柏源決裂、與「歷史哥」及部分政論 YouTuber 產生激烈爭執,也曾針對藝人及網紅鍾明軒等人有影片批評。
Q12. 八炯曾被控造謠或傳播誤導資訊嗎?
有,包含聲稱「20 萬台人擁中國身份證」遭內政部澄清不足 10 人,以及「台灣交通不便」被斷章取義誤會,他都曾因資訊爭議被訴法律責任。
Q13. 八炯拍中共統戰紀錄片爭議為何?
雖揭露部分統戰細節,但過程有斷章取義、未公開原始證據等爭議,引發影片中相關人士反駁。
Q14. 八炯為什麼被告?
被國民黨市議員詹江村指控「妨礙自由」;其他如誹謗、妨害名譽等也有相關案件。
Q15. 八炯是否曾自嘲或坦承納粹標籤?
今日(4日)發 YouTube 影片自嘲:「我就是納粹」,並坦承朋友聚會自我玩笑,但未自認極端主義,並公開表達歉意。
Q16. 八炯有網路霸凌情形嗎?
曾發動支持者抵制或圍剿異己,讓被批評者感到網路霸凌壓力,遭輿論質疑。
Q17. 八炯的 YouTube 影片內容有流量及商業考量嗎?
八炯自己承認部分「會員限定影片」因被他人外泄、誤解,引發法律爭議與流量利益衝突問題。
Q18. 八炯與「工具性網紅」標籤有什麼關聯?
他揭露部分親中網紅被「收買」後利用,但外界有人批評八炯本身也成為新的「網路工具」,被政治或流量利用。
Q19. 為什麼八炯會被認為是在操弄認知做戰?
八炯被質疑透過渲染情緒、使用單一視角敘事,以及結合網軍或支持者集體轉發,快速放大特定事件熱度,來塑造對自己有利的輿論氛圍。這種手法會壓縮多元討論空間,讓支持者更傾向接受單方面資訊,進一步鞏固他的影響力與支持圈。
Q20. 八炯政治立場、與台灣藍綠兩大陣營有什麼爭議嗎?
八炯在政治立場上明顯支持民進黨、強烈批評國民黨及親中政治人物,因此常被藍、白陣營指責立場偏頗、評論雙重標準。部分批評者認為,他的發言與行動多集中在攻擊特定陣營,對另一方的爭議則著墨較少,導致外界質疑他是為特定政治勢力服務。
結論
八炯的影響力伴隨爭議成長,他的風格與手法既能快速聚焦議題,也容易引發質疑。事件反映了網路政治傳播的力量與風險,關鍵在於保持資訊透明與理性討論,避免對立擴大。
欲獲取更多新聞動態與深度報導,歡迎持續關注《新識界》,即時掌握第一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