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25 04:19

陳揮文爆花蓮土地鬼故事!理想大地交易合約套利 傅崐萁遭點名

陳揮文爆花蓮土地鬼故事!花蓮理想大地交易「三合約套利」 暗指傅崐萁牽線圖利

一筆金額高達十億元的農地交易,從原本單純的出售,演變成三份合約、當日套利上億的離奇流程。

政治名嘴陳揮文在個人 FACEBOOK Reels 影片中揭露這起「花蓮土地鬼故事」,點出官商關係、人脈操作與利益流向的疑點,更在過程中提到「林姓商人是傅崐萁的大將」,引發社會關注。

政治名嘴陳揮文個人 FACEBOOK

花蓮理想大地農地出售案:從財務壓力到交易異動

花蓮知名地標「理想大地度假村」的董事長梁清政,因資金壓力計畫出售旗下農地,面積約 19 萬坪,市場估值超過 10 億元

梁透過友人介紹,認識國揚漢來集團創辦人侯西鋒,雙方原已洽談好由侯方出資 12 億元購入。然而,在交易完成前,侯西鋒前往花蓮與時任縣長傅崐萁見面,隨即中止收購。

陳揮文影片中揭露這起「花蓮土地鬼故事」

不久之後,傅崐萁便安排梁清政北上,於花蓮縣政府台北辦公室中與一名來自桃園的林姓商人(林德復)接觸,原本的交易對象就此易手。

這起突如其來的交易變化,引起外界諸多揣測。陳揮文也在影片中指出,關鍵並不只是「誰買了這塊地」,而是 交易的過程與結構異常複雜

陳揮文揭三合約套利內幕:榮亮公司一日暴利數億

根據陳揮文引用的檢方起訴內容,這筆農地交易最終出現三份不同合約,而主導關鍵轉手的正是「榮亮公司」。整體流程如下:

  • A 契約: 梁清政將土地以 10.55 億元賣給榮亮公司
  • B 契約: 榮亮公司當天再以 12 億元賣給林姓商人
  • C 契約: 另有 15 億元的合約版本,疑似用作資產評估或帳面操作

其中,榮亮公司在一日內完成買賣套利,帳面利潤達 1.66 億元。這種「一塊地三份合約」的操作方式,不但罕見,也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利益安排或其他政治牽線的角色。

陳揮文表示,這種交易結構讓人難以理解,一間公司短短一天內就能轉手套利兩億元,怎麼看都說不過去。網友也形容這整起事件是「花蓮土地鬼故事」,點出其中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買賣行為。

人脈線索曝光:林姓商人是傅崐萁「大將」

在影片中,陳揮文雖未直接指控任何人違法,但多次提及關鍵細節,逐步帶出一條引人注目的關係線:

關鍵細節一:「侯西鋒原本要買,但見過傅崐萁後就不買了。」
關鍵細節二:「林姓商人是傅崐萁的大將。」

這些話語引發聯想:是否有特定政治人脈參與安排轉手套利?是否早已設定中間角色由榮亮公司「過水」後完成交易?

對此,傅崐萁否認與榮亮有關,亦聲稱僅是協助介紹買家。但檢調仍查出榮亮與傅妻徐榛蔚關係密切,並於過去中國投資行動中頻繁代表出席。

延伸閱讀:大罷免花蓮王傅崐萁原因:5 大爭議事件引爆民怨!

理想大地案外案浮出水面:早年就爆「強買土地」、「轉手套利」疑雲

事實上,理想大地爭議並非始於此次案件。根據《報導者》調查報導指出,早在 2010 年,梁清政就曾控訴傅崐萁強壓土地價格,安排由榮亮公司出面低價收購,再以 15.2 億元轉手給林德復套利。

後續土地再流向威剛科技高層,形成多層轉售獲利模式。而這起交易還牽涉另一層「中資購地疑雲」。

傅崐萁夫婦過去曾與中國國企「北京控股集團」與旗下「京泰實業」高層會面,傳出擬藉由人頭或紙上公司方式買下理想大地大片土地。

傅崐萁夫婦

飯局地點位於花蓮福容飯店,出席者包含傅的外甥、姊夫與北控重要人士,關係網絡密切。雖然目前司法未定罪,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花蓮王」角色是否為中資打開破口,案件也因媒體披露延伸出更多案外案。

陳揮文再批國民黨內部結構:黑金勢力仍影響路線

除了聚焦土地交易,陳揮文也借此案延伸批評國民黨內部問題。他指出,這類地方政治結構早已與「黑金派系」綁在一起,至今仍控制黨內資源與地方選舉提名。

他直言自己從未支持朱立倫與傅崐萁,並認為兩人代表的路線與價值觀是國民黨拒絕改革的現實。

前任花蓮縣長傅崐萁

陳揮也文指出,此次理想大地案就是國民黨「無法切割黑金文化」的具體案例。他質疑黨中央對傅崐萁等人過度包容,導致黨內聲望崩盤、社會觀感低落。

綠色恐怖與言論自由危機:陳揮文提出另一層警訊

值得注意的是,陳揮文一向不屬於任何黨派,批評對象不限藍綠,他同樣指出台灣整體政治氛圍中「言論自由逐漸萎縮」的現象。

他表示,現今政壇中只要質疑政府或揭露黑幕,便容易遭貼標籤、被封殺、甚至「被消音」。他用「綠色恐怖」一詞形容當前環境,強調這會讓真正關鍵的事件難以被討論、被認識。

他也直言,如果不是透過影片平台發聲,像這樣涉及十億級金額、三方套利的案件,恐怕也會在媒體上被有意忽視。

結論:「花蓮土地鬼故事」當交易變成套路,誰還在乎規則?

這起理想大地交易,看起來是一場農地買賣,但實際發展卻像一套精密流程:誰先進場、誰退場、誰接手、誰套利,全都安排得剛剛好。至於背後有沒有問題,司法自會查清楚。

但從旁觀角度來看,當土地變成籌碼、關係變成關鍵、程序只是形式,整個社會對「合理」的標準也正在一點一滴被稀釋。這或許才是最該被討論的事。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新聞資訊,請關注《新識界》,提供你最新、最即時的消息。

延伸閱讀:
花蓮災情:颱風樺加沙引爆堰塞湖潰堤,124 人失聯中救災進度、捐款情報統整
花蓮王為何最沒資格甩鍋?吳思瑤點名撤離與會議疑點細節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