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行為不一定都是拳打腳踢「不給生活費」、「情緒勒索」、「言語羞辱」、「推人摔東西」等,只要造成心理或身體上的壓迫與恐懼,都屬於家庭暴力的範圍,只是許多人未意識到。
在 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11 月 25 日)前夕,屏東繁昌社區推出「防暴守護仙境」行動,透過在地農產與裝置藝術,將這些日常裡看不見的暴力,化為具象可感的提醒。
這是一場結合創意、文化與社會倡議的實驗,目標是讓防暴不再只是紙上的法律,而是一種社區生活中自然存在的守護意識!
家庭暴力的類型有哪些?不是只有打人才算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暴力行為可分為四大類型:
| 類型 | 內容範例 |
|---|---|
| 身體暴力 | 毆打、推擠、掐脖子、扔東西、使用物品攻擊 |
| 精神暴力 | 長期辱罵、羞辱、威脅、冷戰、控制交友自由 |
| 經濟暴力 | 不給生活費、強迫借貸、限制工作權 |
| 疏忽與遺棄 | 不照顧孩子或年邁父母,忽視基本生理需求 |
家庭成員包含配偶、前配偶、直系或旁系血親、同居人等,因此 這些暴力不一定只發生在婚姻關係裡,也可能出現在親子、兄弟姊妹或同居伴侶之間。

延伸閱讀
屏東繁昌怎麼做?用水果象徵提醒社區關注家庭暴力
繁昌社區這次與存在設計團隊合作,運用 在地農產品作為象徵載體,把抽象的暴力形象化,讓更多人能夠理解與共鳴。這些設計已成為社區牆面裝置的一部分,將在 11/23–11/25 期間陸續展出。
| 水果 | 象徵暴力類型 | 意涵說明 |
|---|---|---|
| 鳳梨 | 親密暴力 | 外表有刺、內心甜柔,象徵關係裡的界線與傷害並存 |
| 火龍果 | 兒少暴力 | 表面亮麗、內裡脆弱,像孩子被包裝起的傷 |
| 檸檬 | 童年守護 | 酸澀清新、防腐潔淨,象徵教育與守護的力量 |
| 香蕉 | 老年暴力 | 成熟柔軟、易被忽略,提醒社會看見長者孤立處境 |
| 蓮霧 | 善意孕育 | 提醒大家多一點關懷,就能讓希望一直延續 |


這些象徵設計配上溫暖的文字,出現在社區轉角、公園牆面、學校圍牆等地方,讓大家在生活中更容易注意到那些原本被忽略的「暴力訊號」,也提醒我們,暴力可能就藏在身邊某個不起眼的角落。
抱抱雲:一朵來自社區的守護雲
除了水果意象外,這次也推出了全新 IP 角色「抱抱雲」。
牠是一朵帶著紫色雲體、披著守護斗篷、背著雲朵背包的雲,象徵「防暴意識的化身」,全身都藏著關於守護與關懷的細節設計:

- 紫色雲體:呼應國際反暴力標誌「紫絲帶」,象徵守護與支持。
- 雲朵背包:代表每個人日常都該準備好的「安全備份」。
- 檸檬放大鏡、水圳披肩:取自繁昌在地意象,提醒我們留意社區裡那些細微卻真實的需求與善意流動。
目前,抱抱雲已悄悄現身在社區公共裝置上,只要掃描牆面的 QR code,就能連到介紹影片與活動頁面,了解角色故事與這次「防暴守護行動」背後的理念。
遇到家暴該怎麼辦?先記住這兩支電話!
| 類型 | 電話 | 功能 |
|---|---|---|
| 緊急報警 | 110 | 人身安全受威脅時立即通報,由警方到場處理 |
| 保護專線 | 113 | 全年無休,社工提供協助、轉介與聲請保護令說明 |
這兩支電話 任何人都能撥打,無論你是當事人、目擊者、鄰居或朋友,只要感覺有危險,都可以主動通報!
家暴處理流程與保護程序
當你或身邊的人遭遇家庭暴力,第一時間的反應與後續處理,將直接影響安全與權益的保障。
當遭遇暴力時,人們常會慌張、害怕,甚至懷疑「這樣真的算被傷害嗎?」但其實 只要你感覺到不舒服、有壓力,甚至是害怕對方的情緒或行為,都可以開始尋求協助。
以下是實際可執行的五個步驟,讓你在混亂或驚慌時,仍能有一套清楚的行動順序可依循。

第一步:通報與報警
如有立即人身安全危險,請立刻撥打 110,由警方到場處理、保護現場安全。若不確定是否屬於家暴,也可以撥打 113 保護專線,由專業社工協助判斷狀況並安排通報、轉介等後續協助。
第二步:蒐集證據
保留所有能證明暴力行為的資料,包括傷勢照片、醫療診斷、語音錄音、文字對話截圖、鄰居證言等。證據越清楚,越能保護自己,也有助於未來提告與聲請保護令。
第三步:聲請保護令
可透過警方、社工或自行向法院聲請保護令,包含緊急保護令與通常保護令。保護令可命施暴者不得接觸、靠近或騷擾你與家人,違反者將依法處罰。若需協助,也可至各縣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尋求支援。
第四步:尋求庇護與法律資源
若無法繼續待在原住所,可透過社政單位申請短期庇護安置,或請家防中心協助安排住宿、生活補助、孩子就學轉介等。同時也能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心理諮商與陪伴出庭等服務,避免受害者孤立無援。
第五步:正式提告與法律程序
當暴力行為已構成刑事犯罪(如傷害罪、恐嚇罪、妨害自由等),可向地檢署提起告訴,或由檢察官主動偵辦。若法院判決成立,施暴者將依法受罰,並留下刑事前科。
你不需要一次把所有事都做對,也不需要一開始就很勇敢。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暴力,只要讓你感到害怕或不舒服,都值得被看見、被理解,也有法律與社會制度可以協助你走出來。
更多關於家暴的相關常見問題
Q1. 怎樣才算是家庭暴力?
家暴指的是家庭成員之間,對他人施加 身體、精神、性或經濟上的暴力與控制行為。像是毆打、掐脖子、推撞 屬於身體暴力;而謾罵、恐嚇、大吼大叫、摔東西等,若讓人感到害怕或受到威脅,也算是精神暴力。
家暴不只是「動手」,任何讓人感到被控制、被羞辱或失去安全感的行為,都屬於暴力的一種。法律上,《家庭暴力防治法》保障的對象包括配偶、前配偶、同居伴侶、親屬,以及 未同居但有親密關係的伴侶(如男女朋友或同性伴侶)。見證暴力的兒童 也同樣受到保護!
Q2. 家暴可以報警嗎?
可以,而且應該報警。只要遭遇家暴,應立即撥打 110,警方會介入制止暴力、記錄現場,並協助聲請保護令。若一時無法報警,也可撥打 24 小時的「113」保護專線,由專業社工提供協助、庇護與法律資源。
即使 沒有明顯外傷,也建議 留下報警或通報紀錄,作為後續聲請保護令與法律追訴的重要依據。同時 保留驗傷單、照片或錄音錄影等證據,讓警方與法院能依據事實提供保護與裁判。
Q3. 家庭暴力可以原諒嗎?
是否原諒施暴者沒有標準答案,但 「原諒」不代表要放棄保護自己。多數心理與法律專家都建議:在確認自身安全前,不應輕易選擇原諒,因為 家暴行為往往會重複發生。
即便施暴者道歉或悔改,也應 透過法律手段確保安全,例如聲請保護令或尋求心理輔導。若施暴者經檢察官同意緩起訴,法院可要求他 簽悔過書、接受輔導,並在觀察期內持續追蹤;一旦再次施暴,將 撤銷緩起訴並加重處分。
對受害者而言,重點不是是否原諒,而是如何讓自己重新安全、安心地生活!
Q4. 家暴會坐牢嗎?
會,依行為嚴重程度而定。施暴者若造成傷害,可能面臨 刑事處罰。一般身體暴力屬於《刑法》第 277 條的 普通傷害罪,最重可判 五年徒刑;若造成重傷或死亡,刑度可達 十二年以上,甚至無期徒刑。
若 違反法院核發的保護令,則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 61 條,處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此外,施暴者也可能需負擔 民事賠償責任,或被配偶以 家暴為由訴請離婚。遭遇家暴時,請立即報警或撥打 113,警方會記錄、保護並協助後續就醫與法律程序。
Q5. 大吼大叫、摔東西算家暴嗎?那掐脖子算嗎?
是的,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家暴。若大吼、大罵、摔東西 讓家人感到恐懼、壓力或威脅,就屬於精神暴力;而掐脖子 是典型的身體暴力,屬於嚴重侵害。
精神暴力與身體暴力一樣,都受到《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保護。若出現這類行為,應盡快蒐集證據,例如錄音、錄影、醫院驗傷單,並向警方或 113 通報。警方可協助 聲請保護令,防止施暴者再次接近或傷害。
Q6. 同居的男女朋友或是親密關係中的暴力算在家暴範圍嗎?
算。依《家庭暴力防治法》,只要是「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的伴侶,都屬於法律保護範圍。即使沒有結婚,只要雙方曾 共同生活、經濟共享、情感穩定,就能依法報警與聲請保護令。
若能提供證據證明關係,例如合照、對話紀錄或親友證詞,法院就能認定為家庭成員。若遭受暴力,應立即報警或撥打 113,並保留證據、聲請保護令以保障自身安全。
Q7. 家暴能當作離婚理由嗎?什麼情況下可以訴請離婚?
可以。依《民法》第 1052 條規定,若配偶有 身體或精神上的虐待行為,導致婚姻難以維持,受害方可 單方面訴請離婚。家暴屬於「不堪同居之虐待」,是法院認定離婚的重要依據。
常見的證據包括驗傷證明、報案紀錄、保護令、鄰居或親友的證詞。若為了脫離暴力而離家,不會被視為「遺棄」或違反同居義務。建議先聲請保護令確保安全,再進行離婚訴訟,並可向 法律扶助基金會 申請免費法律協助。
Q8.被判家暴會有前科嗎?
不一定。若只是被聲請 保護令,這屬於民事程序,不會留下前科。但若 違反保護令或因家暴行為被法院判刑,就會產生刑事有罪紀錄。
依規定,只有被判有期徒刑以上且未宣告緩刑者,才會在良民證 上出現前科紀錄;若只是罰金或拘役,通常不會列入。即便刑度輕微,一旦被法院判決有罪,仍可能影響個人信用、工作與社會形象。
結論:讓防暴意識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屏東繁昌這次的活動,讓「防暴」不再只是法律條文或新聞標題,而是你我都能實踐的 生活裡的守護意識。有時只是一句關心、一個眼神,就能讓受暴者感受到被看見。
守護不一定要很大,只要願意開始注意、願意伸出手,改變就會從那一刻開始!
家庭暴力相關資訊平台
下面這兩個平台,能讓你更快找到資源,也能幫助你把關心化成行動: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的即時新聞與社會議題,請關注《新識界》,我們將持續帶來具深度與觀點的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