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中日關係突然急凍,一切從日本首相在國會提到「台灣有事」開始。
接著中國官員嗆聲「斬首」、派海警船巡釣魚台,甚至下令停買日本水產、呼籲別去日本玩,連電影上映都受到影響。這場風波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外交、民族情緒和經濟反制一起爆開。
這篇文章幫你理清整件事怎麼開始、為什麼演變這麼快,雙方又各自做了哪些動作,還有台灣怎麼成了這場對撞的核心。
中日關係為什麼突然緊張?三大關鍵原因整理

今年 11 月,中日關係從原本的「低溫僵局」瞬間升級為全面拉警報,不只是外交互嗆,連觀光、經貿、文化交流都一起被捲進去。
這波緊張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由多個敏感議題連環引爆,讓雙方情勢一口氣升到近年最高點。以下整理這次風暴的三個核心原因,讓你一看就懂整起事態如何急轉直下。
1.「台灣有事」說,觸動中國神經
11 月 7 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公開表示,若中國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日本將可行使集體自衛權。這不只象徵日本將台灣視為戰略關鍵,也打破長期以來「戰略模糊」的曖昧態度。

2. 中國外交官「斬首」發言引爆輿論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於 11 月 8 日在 X 發文稱:「只能毫不猶豫地斬下那些擅自闖入的骯髒腦袋」,雖然很快刪文,但已在日本社會引發震撼。日方正式抗議並召見中國大使,網友更揚言「應將其驅逐出境」。

3. 中國全面升高制裁力道
中方除了外交回應外,還祭出旅遊警示、暫停文化輸出、再度停止日本水產品進口等措施。觀光、電影、食品產業全面中斷,形同下達一份「限日令」,外交對抗升級成民間制裁。
最新11月關係惡化事件時間線
| 日期 | 事件 | 說明 |
|---|---|---|
| 11/7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示「台灣有事」構成日本生存危機 | 正式打破模糊政策,引發中國強烈反彈 |
| 11/8 |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斬首言論」爆發 | 日方震怒抗議,中方外交態度轉強硬 |
| 11/14 | 中國外交部發布旅遊警示 | 呼籲中國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旅遊 |
| 11/15 | 三大航空開放退改票 | 中國國航、南航、東航全面配合官方禁令 |
| 11/16 | 中國海警船駛入尖閣諸島 | 領土主權議題升溫,軍事摩擦擴大風險 |
| 11/17 | 日本外交官赴北京協商 | 雙方氣氛嚴肅,未有實質進展 |
| 11/19 | 中方單方面宣布暫停日本海鮮進口 | 解禁不到半月再封殺,日本海產重創 |
中日關係衝擊延燒旅遊、娛樂、經濟
外交衝突沒有停在口水戰,中國祭出的「限日令」迅速外溢到日本旅遊、娛樂、食品與整體經貿往來,多項原本正常運作的產業瞬間踩煞車。
從大規模退票潮、日本動畫電影中國停映,到日本水產品再度被全面封殺,兩國之間的緊張情勢,正實際 影響到一般民眾的生活與企業收入。
中國祭出「限日令」,旅遊業首當其衝
- 中國呼籲國民「暫勿赴日」
- 中國旅行社取消團體行程
- 據估 49 萬張機票退票,觀光業損失恐破 1.7 兆日圓
- 日本提醒在華公民注意人身安全

延伸閱讀:台南機場重返國際航線!虎航年底首飛熊本、沖繩 週班次、航班表出爐
日本電影與音樂被迫中止
-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提前下檔
- 《蠟筆小新》《工作細胞》等作品暫緩上映
- aespa 成員寧寧遭網友抵制,紅白歌唱大賽演出可能生變
日本水產品再遭禁
- 扇貝、鮪魚、海膽等再次全面禁運
- 去年福島排放核處理水事件以來的重創再現
- 中方表示「中國市場沒有空間接受日本水產」

台灣為何成為這場風暴核心?
高市早苗的發言正式把「台灣有事」與日本安全直接連結。對中國而言,這等同於挑戰其「一中」原則、增加區域不穩定;對日本而言,則是延續安倍路線、強化與美同盟,並向國內保守派交代。
這使得「中日關係歷史」的舊怨(如靖國神社、釣魚台、二戰記憶)再度被喚起,也讓台灣議題從潛台詞變成了外交主舞台。
中日雙方最新回應與未來可能走向
隨著多項衝突快速升溫,中日兩國在外交層面的動作也陸續曝光,立場各自強硬、互不退讓。
日本堅持政策方向不變,中國則要求公開道歉;同時美國也悄悄介入,使局勢更具國際角力意味。短期內雖難看到和解,但雙方也刻意保持一定界線,避免事態失控。
中日官方立場
- 日本:不收回高市早苗言論、不撤回安全政策
- 中國:要求日本正式道歉與撤回相關立場,但目前未獲回應

美國介入聲援日本
- 美國駐日大使重申「協防尖閣諸島」承諾
- 拜登政府雖未公開強勢表態,但立場傾向與日本一致
外交僵局是否會拖長?
- G20 南非峰會前夕,中方表明「不安排與日本會晤」
- 日方則表示「隨時願意溝通」
- 短期內局勢恐維持「冷對抗+民間對立」,雙方都未讓步,但仍避免擦槍走火
中日關係懶人包總結
| 項目 | 概要 |
|---|---|
| 關係惡化起因 | 日本首相提及台灣有事、中方外交激烈反應 |
| 重大事件 | 發言→官員言論→旅遊警示→海鮮禁令→軍事巡航 |
| 衝擊產業 | 觀光、食品、娛樂、文化交流全面受創 |
| 當前情勢 | 對話停滯、民間敵意上升,關係短期難緩和 |
中日這波衝突看起來不是一時情緒,而是長年矛盾一次爆出來。從高層到民間、從外交到經貿,全面緊繃已經成形。
接下來要怎麼降溫、會不會繼續升級,恐怕還得看台海局勢怎麼走,雙方誰願意先退一步了!
延伸閱讀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新聞資訊,請關注《新識界》,提供你最新、最即時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