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通過「普發現金1萬」的特別條例後,賴清德總統於8月1日簽署總統令,條例正式生效。根據條文規定,行政部門須於 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現金發放作業,但行政院對程序爭議持保留立場,釋憲聲請可能成為下一個政治焦點。
賴清德發總統令:普發現金 10月底 前發放

今日(8/1),總統賴清德正式簽署總統令,公告《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正式生效,條例中最受矚目的條文便是「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根據法條規定,中央政府將自特別預算中撥出經費,於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全民現金發放作業。
本次條例的總經費上限為新台幣5,450億元,其中包括現金發放、產業紓困、健保與勞保基金挹注、國土安全建設等十一項措施。普發現金被定位為「強化消費韌性、提振內需」的重點政策之一,預期將對疫後復甦與中產階級生活補貼帶來短期效益。
此次總統令公告,代表條例進入正式執行階段。政府預估將採用簡化流程進行發放,可能延續過去COVID-19振興現金的做法,透過線上登記或與金融機構合作自動匯入方式進行。民眾關注的「普發現金1萬什麼時候領」問題,現已明確指出最晚於10月底前全數發放完畢。
本條例亦明訂,依此條例發放的補助與給付將「免納所得稅」,且不得作為抵銷、扣押或強制執行之標的,強化政策公平性與民眾保障。
普發現金1萬怎麼領?時間、流程與資格一次看懂

根據《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規定,政府將於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普發現金1萬元的發放作業。該條例已由總統賴清德於8月1日簽署總統令,正式公告生效,並明定現金發放為重點措施之一,目的是提振內需、強化經濟韌性。
雖然具體作業細節尚未全面公布,根據過去疫情期間的現金補助經驗,政府預計將採取以下發放流程模式:
- 自動入帳:使用戶籍或健保資料比對金融帳戶,自動撥款。
- 線上登記:開放政府平台,供無金融帳戶者申請登錄領取。
- 臨櫃或超商領取:如有特殊族群,可能開放郵局、四大超商等實體通路領現。
至於誰可以領普發現金1萬?目前條例未提及「排富條款」,顯示可能採全民普發模式。行政院尚未明確說明是否會排除高所得者、非本國國民或無戶籍者,實際資格條件仍需等待行政命令公布。
此外,條例已明定本次普發現金屬於特殊補助性質,免納所得稅,且不得作為抵押、扣押或強制執行的標的,民眾可安心領取。
建議民眾留意行政院或財政部公布的官方公告與申請網站,相關資訊將於近期內陸續說明。或是持續追蹤新識界,掌握最新、最即時的新聞消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