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25 17:03

OpenAI虧損90億 ChatGPT爆紅仍列「最可能失敗新創」第二名

ChatGPT爆紅還會虧?OpenAI虧損擴大到90億美元,被點名「最可能失敗新創」第二名!

從全球爆紅的 ChatGPT,到 AI 爆炸式應用浪潮,照理說 OpenAI 應該是「最賺錢的新創之一」。但你知道嗎?它卻在矽谷最新一場 AI 高峰會中,被點名為「最有可能失敗的新創公司」第二名!

沒錯,就是開發出 GPT-4 和 Sora 的 OpenAI,燒錢速度之快、資金壓力之大,甚至讓矽谷投資人開始對它產生「泡沫化」的懷疑;從商業的角度來看,OpenAI 正在走一條「技術領先、財務吃緊」的高空鋼索。

OpenAI虧損為什麼這麼驚人?ChatGPT用戶破8億,卻難逃虧錢困境

根據內部財報數據,OpenAI 2025 年預估營收約 127 億美元,但全年虧損卻高達 90 億美元,等於每賺 1 美元就虧掉超過 0.70 美元,成為業界少見的燒錢黑洞。

OpenAI虧損為什麼這麼驚人?ChatGPT用戶破8億,卻難逃虧錢困境

更誇張的是,這只是起點,OpenAI預估到 2028 年的營運虧損將擴大至 740 億美元,成為近十年全球最大單一新創虧損案例之一。

年度營收預估虧損預估
202435 億美元53 億美元【尚未擴張產品線】
2025127 億美元90 億美元【擴張基礎建設、Sora等新線上】
20282000 億美元(目標)740 億美元(累積虧損)【預估仍未轉盈】
OpenAI營收/虧損預估

OpenAI 的經營模式基本上是「先虧後賺」,但投資界開始質疑:這種靠不斷燒錢堆基礎建設的策略,撐得到 2030 年的「預期轉盈」嗎?

虧損持續膨脹的三大原因

  1. 免費用戶太多:95% ChatGPT 使用者沒付費
    • OpenAI雖擁有 8 億用戶,但 95% 屬於免費方案,付費率低到難以支撐龐大基礎設施成本。
  2. 投資太猛:算力成本高得驚人
    • 為支援 GPT-4、Sora 等產品,OpenAI 大量購入雲端與晶片資源,與微軟、Oracle、Nvidia 簽下高達 1.4 兆美元 的基礎設施合約,每年成本高不可控。
  3. 商業模式不穩定,多線發展增加壓力
    • 從 ChatGPT、影片生成 Sora,到開發 AI 手機、瀏覽器、機器人等產品,OpenAI 的多線發展雖雄心壯志,卻也使虧損無法收斂。
OpenAI虧損原因

調查曝業界風向轉變:OpenAI被點名為「最可能失敗新創」第二名

在 2025 年 11 月於舊金山舉行的 AI 盛會 Cerebral Valley Summit 中,主辦方向超過 300 位 AI 投資人與創業家發起匿名投票,詢問「你認為哪家 AI 新創最可能失敗?」

結果如下:

排名公司名稱理由
1Perplexity搜尋引擎領域競爭激烈、估值暴漲、商業模式不明
2OpenAI虧損龐大、成本壓力、競爭激烈
3–7Cursor、Figure、Harvey、Mercor、Mistral、Thinking Machines高估值燒錢型、盈利路線模糊
舊金山舉行的Cerebral Valley Summit盛會投票最可能失敗AI公司排名

這份榜單,不是單純「唱衰」,而是反映了業界對「估值膨脹 + 商業模型不確定 + 市場過熱」這類新創的集體焦慮。

尤其 OpenAI,被視為「AI 界的蘋果公司」,卻也被點名為第二高風險,這絕對是一個重要訊號!在技術領先之外,投資人更關心 OpenAI 虧損是否能扛得住,以及未來是否能真正轉虧為盈。

舊金山舉行的Cerebral Valley Summit盛會

Anthropic與Google、Meta大逆襲!OpenAI市佔正式被超車

根據 Menlo Ventures 最新數據,OpenAI 的企業 API 使用市佔率,已經從 2023 年的 50% 掉到 25%,而 Anthropic 則成長至 32%,正式反超。

最新LLM API市佔率走勢圖

舊金山舉行的 AI 盛會 Cerebral Valley Summit 中主辦方向超過 300 位 AI 投資人與創業家發起匿名投票調查詢問「你認為哪家 AI 新創最可能失敗?」

目前在企業端開發者工具與程式輔助使用上,LLM API(大型語言模型 API)市場占比為:

OpenAI 正在從過去的壟斷地位,進入「四強並立」的新局,市場的耐心也將越來越有限。

Anthropic、Google AI、Meta AI

延伸閱讀:Gemini 3登場 比 GPT 更強?全新 AI 模型,這次是真的「能幫你做事」

OpenAI投資人出現撤資與談判分歧,資金鍊壓力越來越大

當公司成長不等於獲利、資本支出遠遠超出收入時,投資人的態度自然會開始轉變。近期,包括微軟蘋果、軟銀及輝達在內的主要投資方,對 OpenAI 的信心出現微妙變化:

  • 微軟(Microsoft):雖仍是最大股東,但對 AGI 授權條款與技術控制權有疑慮,談判多次陷入僵局
  • 蘋果(Apple):取消原訂 6.5 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擔心合作影響自家 Siri 路線
  • 軟銀(SoftBank):原承諾投資 400 億美元,但設定許多「結構調整前不得撥款」的條件
  • 輝達(Nvidia):僅保持合作,卻不再承諾提供資本,只專注於算力技術支援。

這些動作顯示,即便是 OpenAI 這樣的明星公司,若無法改善虧損,隨時可能資金斷裂,連盟也可能動搖。

為何還能吸引大企業投資及合作?

儘管市場有疑慮,但也不能忽視 OpenAI 還是有強力的產業戰略吸引力:

  • 微軟:投入超過 100 億美元,視其為 Azure 雲服務的 AI 引擎
  • Oracle:簽下 3000 億美元等級的雲端合約
  • Nvidia:提供大量晶片資源,綁定其資料中心部署
  • 鴻海:合作生產 AI 硬體、資料中心設施,強化 AI 產業供應鏈,並加速在美國扎根發展

這些巨頭不是單純看短期財報,而是押注 OpenAI 會在未來的 AGI 競賽中,建立一個無可取代的生態位。

OpenAI看似光鮮的估值,背後可能是最大風險

OpenAI 目前估值高達 5000 億美元,卻還未找到穩定獲利模式。據內部文件揭露,公司希望 2030 年實現營收 2000 億美元、轉正現金流,但這個「終點線」實在太遠,市場開始不確定它撐不撐得過去。

這就是所謂的「泡沫焦慮」,不是技術不行,而是成本太高、變現太難,資本市場已開始猶豫。

OpenAI ChatGPT

投資風險與合規提醒

AI 題材雖具長期發展潛力,但波動度高、受消息面影響大。投資人應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採取審慎分批方式布局,避免短線追價。

依《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規定,新聞與媒體內容不得提供具體買賣建議。本文僅整理公開市場資訊與產業趨勢觀察,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保證報酬。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本文未涉及任何未公開資訊,亦與文中公司無利益往來。

結論:OpenAI未來發展是輝煌還是泡沫?關鍵在這三年

一邊是市場對生成式 AI 的高期待,一邊則是現金流吃緊、營運壓力升高的現實。未來它可能站上 AI 產業頂端,也可能在資金斷層與競爭加速下,被後浪直接追過。

在看它下一步之前,更重要的問題是:你以為「一定很賺」的公司,實際上真的有賺錢嗎?還是只是把未來押上去,撐著一場成本極高的豪賭?

延伸閱讀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新聞、娛樂報導相關資訊,請關注新識界,提供最新的娛樂內容,幫助你完整接收第一手消息。

想讓您的品牌更上一層樓?
我們可以幫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