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 13 日突然丟出震撼彈:台灣知名網紅 八炯(溫子渝) 與 閩南狼(陳柏源),遭 福建泉州市公安局 發布「懸賞通緝」,最高賞金人民幣 25 萬元(約新台幣 109 萬)。
消息瞬間在台灣社群炸開,八炯本人也在 Threads 用一句:「我也變沈伯洋了」幽默回應,整起事件迅速登上台灣輿論焦點。
而更駭人的是,中國官媒進一步公開 八炯工作室地址、成員、過往行蹤,連拍攝進大陸的「誰跟過誰」都寫得一清二楚,引發外界對跨境監控的巨大疑慮。
八炯被通緝:中國公布懸賞令、罪名、賞金、照片一次被攤開
懸賞通告一出,不僅賞金引發關注,其內容更讓台灣輿論高度警戒。中國公安指控八炯、閩南狼涉嫌觸犯《刑法》第103條「煽動分裂國家罪」,並列出多項理由,讓整起事件迅速從社群議題升高至政治層級。

中國公安對八炯的主要指控
根據公告內容,兩人的「罪名」包括:
- 在境外平台散布「抗中保台」、「倚美謀獨」內容
- 抹黑中國惠台政策
- 長期攻擊中國政府
- 欺凌、迫害陸籍配偶
- 屬於「民進黨側翼」與「外國反華勢力急先鋒」
雖然文字看似法律敘述,但其語氣與標籤更接近中國針對「政治異議者」的慣用模式,而非典型刑案說法。台灣輿論因此普遍認為:這是一場政治通緝。
賞金制度曝光:人民幣 5~25 萬,引發台網高度不安
公告中最具爭議的就是賞金制度。中國公安提出:
| 線索貢獻程度 | 懸賞金額(人民幣) | 約合台幣 |
|---|---|---|
| 一般線索 | 5 萬元 | 22 萬元 |
| 重要線索 | 10~15 萬元 | 44~66 萬 |
| 直接協助查獲 | 25 萬元 | 109 萬元 |
賞金本身並非極端高額,但象徵意義極強。這是中國首次針對台灣網紅祭出「跨境懸賞通緝」模式。這個動作也讓不少政治觀察者聯想到去年中國公安點名「立案偵查」沈伯洋,如今則再度升級。
更令人不安的部分:中方公開的資料量遠超乎一般通緝
除了罪名與照片外,中國官媒還公布:
- 八炯工作室的可能成員
- 員工身分與社群操作線索
- 八炯過去拍攝誰陪同入境中國
- 什麼時候抵達、在哪裡停留
- 過去合作與活動軌跡
這類資訊的細緻程度,更像是長期監控後的彙整。因此台灣社群普遍疑問:「到底跟拍跟到什麼程度?這資訊怎麼來的?」
八炯與閩南狼遭通緝後第一時間回應:態度強硬、毫無退縮
通緝公告發布後,網路瞬間爆炸。但八炯本人語氣相當平靜,甚至帶點嘲諷。他在 Threads 寫道:
「一睡醒收到一堆訊息!原來我也變沈伯洋了。」

這句話瞬間獲得大量轉傳,台灣網友也紛紛留言支持或吐槽。閩南狼則在 Threads 留下:
「風越大,我越穩。」

兩人的態度都很一致:不害怕、不低頭、照常開戰。
台灣網友大致分成三派:認為此案牽涉「跨境資訊掌控」,比八炯本人更值得警惕、覺得八炯過去嗆太兇,如今遇到反噬、優先擔心兩岸言論自由。
台灣政壇反應:國安、社群、跨境監控一次被拉上檯面
事件爆發後,立委、學者與政策圈迅速介入討論。目前台灣端的反應可整理如下:
可能的政策討論方向
- 是否需針對「跨境通緝台人」提出官方聲明
- 中國是否可能藉此擴大「言論審查範圍」
- 台灣是否應建立更明確的社群平台治理規範
- 中國平台(如抖音、小紅書)在台資訊滲透問題再度浮現
- 《國安十法》修法是否加速推進
不少學者也提醒,這不是單純的網紅糾紛,背後更像是中國對台灣公共言論場進行「分層式威嚇」的最新案例。

結論:八炯被通緝可能是兩岸資訊戰「下一階段」的開端
八炯被通緝,看起來像是「中國又在抓台灣網紅」的戲碼,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整件事已經超過個人糾紛。從賞金開到百萬、到工作室成員與行蹤被全面揭露,都顯示中國開始把台灣的網路聲量、社群意見領袖視為必須管控的對象。
這也讓外界開始擔心:未來只要在網路上「講錯話」,是不是都有可能被點名、被通緝,甚至被放上懸賞榜?兩岸的輿論戰、資訊戰,恐怕已經進入下一階段。
至於八炯事件會不會真正引爆新一波兩岸衝突?這起事件是否會成為下一波兩岸衝突的觸發點?仍待觀察。
延伸閱讀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新聞資訊,請關注《新識界》,提供你最新、最即時的消息。





